“吴老的生命历程是与党的事业、与国家的事业、与社会和科学的进步紧密相连;他的人生轨迹始终贯穿着热爱祖国、追求真理、服务人民的红线。”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追思吴阶平时说的,“吴老的一生都在书写着‘爱国、民主、科学’。”
“他用毕生的忠诚追求进步”
20世纪90年代初,古稀之年的吴老在百忙之中,带领九三学社中央机关成员奔赴川西北的广元,不顾崎岖山路,视察九三学社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基地“九广合作”的发展状况。
回忆到吴老参政议政的动人事迹和重视党派建设的可贵精神时,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洪绂曾说:“吴老十分重视九三学社中央领导核心和机关建设。”每一次社中央换届前期时,吴老都一一征求社内各级领导和社员群众的意见,从不断完善和提升民主党派领导素质、发展思路和履职能力出发,稳妥、积极并有序地进行人事更迭和新老交替。在他主持下,九三学社发现和举荐了韩启德、王选等一批优秀的领导人,成为新时期九三学社弘扬历史传统、开拓新世纪民主党派工作的坚强核心。
时时刻刻做“最好的自己”
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王林旭忆起1997年夏天,吴老作为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在青岛和他做过的一次深谈。吴老说:“我是一名医生,你是一名画家,从表面上看,我们的职业不同,但做的是类似的事情:都是在为国家作贡献,真是医艺相应、艺脉相通啊!”。在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上,吴老的指教也使他深受启发。吴老曾经说过:“做医生也是一种艺术。譬如,做手术时的切口,病人的心理,判断病情就是艺术;要恰到好处,就是艺术;缝线缜密均匀,有条不紊,也是艺术。能把艺术创作和科学精神相结合,才能有所发现,有所作为。”
王林旭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哽咽地说,吴老留给我的一句箴言让我铭记一生,那就是时时刻刻要做“最好的自己”。这既是他自己的人生座右铭,也是他对我的深切希望和极大的激励。
“他用毕生的智慧追求卓越”
“中国泌尿外科的路到底该怎么走?”“咱们能做点什么?”郭应禄院士说:“恩师常常和我讨论这个问题”,他是吴老的学生,现在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研究所名誉所长、泌尿外科培训中心主任。经过深入讨论,我们决定面向全国培训。1994年在颁发“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期间,组委会决定成立一个培训中心,培训年轻医生。
不久,吴阶平等人又筹备了培养学科领军人物的“将才工程”,全国各地的泌尿外科博导和硕导都来受训。今日的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医师培训学院,已为全国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高水平泌尿外科医生。尤其让吴老欣慰的,是中国泌尿外科研究水平得到了世界认可。
国际狮子会是一个全球性的慈善服务组织,当年,经过吴老不懈努力,终于促成它与中国的合作,打破了狮子会捐物不捐款的惯例,为“视觉第一,中国行动” 捐款3000万美元。吴老的秘书赵北海说,10年间,有500多万白内障和眼疾患者受益,有数十万医生得到培训。这是吴老默默为国家和民族做的一件功德无量的实事。
“他有医学家的妙手仁心”
大家都知道吴老11次为外国政要看病的事,但为中国援助坦赞铁路受伤工程师看病的事情却鲜为人知。那名援建者被毒蜂蛰咬后引发肾功能衰竭,吴老立即奔赴条件艰苦的坦桑尼亚救治。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副理事长、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原主任赵同彬说。
郭应禄院士饱含深情地忆起一件事:那是2000年,一次他头部受了伤,吴老得知后,不顾年事已高,大中午赶去他家看望。按了门铃,却无人应门,吴老以为学生在午睡,就站在他家门口等了45分钟!“身为副委员长,一位80多岁的老人,就这样不声不响地站在门外…….”郭院士声音唏嘘,泣不成声。
九三学社首都经贸学院(西区)支社的刘颖说起几件平凡小事:在上世纪60年代,他对肾脏病的研究已站在了世界医学界的前沿。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带头给自己的粮食减定量,从每月28斤减到22斤,把省下的粮食让给学生们。一天,陈哲生教授的孩子突然生病,吴老到他家去给孩子诊治。解剖室一个搬尸工的妻子生病了,吴老乘公交车到高碑店给她诊治……
“他用毕生的情感追求大爱”
吴老的女儿晓萌回忆说,父亲严以律己,常常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给我们讲做人的道理,几十年来,从不懈怠。病人的来信成千上万,他几乎每一封都仔细保存,把邮编地址剪下来,贴在本子上。这样的本子,已经攒了好几大摞。父亲曾讲起一个骨科医生在医嘱中少说了一句话,造成病人几乎瘫痪的案例,丝毫的误差就会使病人终身痛苦,时刻提醒我们在工作中要克服有可能出现的疏忽。她说:“和父亲一起生活的片段时时出现在我的脑海。,他的教诲,他的精神永远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