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06日 星期三

    福建:

    在文化共享中提升学习力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06日   04 版)

        本报福州4月5日电(记者 高建进)这个星期天,家住福州鼓楼的老党员陈明文早早来到文儒巷的水榭戏台,等着这期的“闽都大讲堂”开讲。“今天专家要讲《‘十二五’与百姓民生》,国家大事也关系着每个普通人家的柴米油盐,一定要好好听听!”作为福州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等共同打造的大众学习品牌,“闽都大讲堂”旨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并在此基础上传承文化、传播知识。自2007年9月开办以来,讲堂已吸引了党员群众近30万人次参与学习。

        近年来,福建大力构筑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的阳光洒遍城乡的每一个角落,照亮每一个基层党组织。

        基层党组织就像是大树的枝叶。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成效如何,关键是看枝叶是否能获得足够的营养,从而枝繁叶茂。为了把大地的养分充分输送到一枝一叶,近年来,福建把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打通经络、舒筋活血的关键点,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在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过程中,福建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大力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在农村,福建从2007年起组织实施“年百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完善工程”,省级财政共投入1.78亿元安排585个建设项目;对农村电影放映建立公益补贴机制,今年省级确定补助资金2300万元,共将放映17万场,到今年年底可以实现“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目标;下拨农家书屋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目前全省已建成农家书屋5037家。在城市,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学习品牌引领风骚:福州的“闽都大讲堂”、厦门的“书香鹭岛读书月”、泉州的“华大讲坛”、龙岩的“红土学风”等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党员群众走进文化的殿堂,沐浴心灵的阳光。

        同时,福建还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推进文化服务深入基层、进村入户。莆田市广泛开展莆仙戏加演现代文明小戏活动,普及道德规范倡导文明新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南安市蓉中村与东方歌舞团结成文化共建,走出了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新路子;从2004年开始,福建各级艺术馆挂钩200多个偏远中小学校开展“艺术扶贫工程”,成为全省文化馆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公益文化服务行动。福建还在广大农村建立文化协管员制度,目前全省聘用了14771名村级文化协管员,他们正成为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生力军。

        有了遍布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福建各地党组织充分利用身边的文化资源,积极拓展学习平台,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增强组织学习的互动性、共享性和开放性。目前,福建9个设区市以及有条件的县(市、区)均已创办网络学习平台。泉州市的“学习在线”创办一年半来,访问量已达50多万次;漳州市芗城区巷口街道党工委创办的“手机课堂”成为丰富基层理论学习活动形式的“新载体”。扎根在基层公共文化体系的芬芳泥土中,福建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正如大树般不断生长、根深叶茂。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