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06日 星期三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许庆瑞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06日   11 版)
    许庆瑞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
    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为主题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最近在北京举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大飞机C919大型客机在展览上亮相。
    资料图片

        党的十七大确定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在全球化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该走一条怎样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们认为首先要厘清自主创新理论的若干认识误区,从时序(二次创新—组合创新—全面创新演进路径)和层次(企业、产业、区域、国家四个层面)两个维度,分析提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主导路径及构建多层次的自主创新体系。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若干理论问题

        当前对自主创新内涵的认识存在几个误区,如自主创新就是追求技术领先、追求高精尖;自主创新是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创新,就是搞原始性创新;自主创新主要是技术部门和研发人员的工作;专利越多自主创新能力越强等。我们认为,自主创新本质上应是以我为主,以企业为主体,以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知识产权以及掌握高附加值价值链活动与市场为目标,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层面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有机结合,有效整合资源,全面提高创新能力。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创新的基本模式上有很大差异,总体可以分为三种基本模式:技术赶超、价值链提升、颠覆式创新。在我国创新能力发展过程中,自主创新模式也是动态变化的。在创造性模仿阶段,主导的创新模式是价值链提升;在自主创新的第一阶段,主导的创新模式是技术跨越和颠覆性创新;在自主创新的第二阶段,主导的自主创新模式是技术跨越。

        由于地域幅员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布局差异、区域文化多样性,我国自主创新应是由企业创新体系、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四个层面组成的立体化、网络化结构体系。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多层次性。阶段性体现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二次创新—组合创新—全面创新”为主线的三个阶段,目前的发展总趋势是走向开放式全面创新;多层次性不仅体现在自主创新技术水平的层次上,包括基于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二次创新)、要素整合基础上的集成创新、原始创新三个层次,也体现在组织和地域层面的企业、产业、区域、国家四个层面的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在内的全面创新。

        企业层面:建设创新型企业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既是技术创新投资、研究开发主体,也是创新利益分配的主体,体现了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通常,国际上创新模式动态演进有三种典型路径,一是从技术研发主导型到组合创新、全面创新型;二是从集成创新到组合创新、全面创新型;三是从二次创新到组合创新、全面创新型。

        我国企业主要有三种典型自主创新路径:一是原始创新—组合创新—全面创新,二是集成创新—组合创新—全面创新,三是二次创新—组合创新—全面创新。其中,又以“二次创新—组合创新—全面创新”路径最为典型和常见,是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导路径。依托开放式全面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突破口。

        产业层面: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主要途径、机制与模式

        全球制造网络的自主创新途径主要有两类:一是本土企业加入外商跨国企业主导的全球制造网络,逐步从网络中获得升级,主要是在依靠技术引进消化基础上的二次创新;二是本土企业开始构建以自身为核心的全球制造网络,坚持以我为主,同时整合海外研发资源推动创新。在我国自主创新过程中,重点是第二种创新路径。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主要有三条路径:一是技术导向的自主创新路径,包括充分激发内源技术的创新,或高效利用外源技术的创新;二是战略导向的自主创新路径,包括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和集成的创新,或基于全球化战略的创新;三是市场导向的自主创新路径,包括利基市场的拓展式创新,或低成本市场的差异化创新。其中,制造业“设计—制造—服务”(DMS)环节匹配的组合式业务模式创新包括设计与制造的匹配、设计与服务的匹配、制造与服务的匹配。因此,大企业应构建自己的本地自主创新网络,带动本地中小企业共同采纳新技术、新标准,形成基于新产品、新工艺的配套分工体系,形成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同互补的良性互动,形成企业“抱团创新”的独特竞争力。

        区域层面:提升产业区域、集群创新能力的体系与机制

        我国现有区域创新体系中,创新基础体系存在低端资源路径依赖,创新协同体系中存在链式协作创新困难,创新动力体系存在龙头企业引领创新功能弱化等问题,为此要从三个方面提升产业区域、集群创新能力体制建设:

        一是构建多层次、多要素、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框架。“多层次”强调“企业—产业—区域—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衔接;“多要素”强调以集群企业、创新服务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和集群代理机构为主体构成的“创新基础体系—创新协同体系—创新动力体系”的协同;“开放式”强调区域本地与超本地网络双重嵌入。

        二是发挥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的内在机理作用。着力拓展超本地创新者网络和拓展超本地服务网络,实现创新基础体系突破。关键要打破区域内部创新路径锁定,加强集群、区域、国家创新政策体系的协同,加强本地网络与超本地网络协同和集群企业与创新服务体系协同。

        三是构建多层次参与、多主体合作、多要素整合的创新服务体系。包括本地和超本地创新的基础服务体系、生产服务体系、研发服务体系和商务服务体系,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打破创新路径锁定、实现集群自主,充分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嵌入式互动的内在关联机制。

        国家层面:以开放式全面创新为导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核心是要坚持全面创新为基础,瞄准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基于知识的创造发展模式,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一是以全面创新为核心的自主创新道路与创新战略。从二次创新到组合创新,并最终实现全面创新是适合中国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基于中低端市场的颠覆性创新、基于技术并购的创新,都应成为我国企业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的自主创新策略;而基于设计的创新等也是当前最为有效的创新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是健全以产学研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科技体制,重点强化产学研之间的功能互补性,逐步消除三者的功能重叠,加强整体创新价值链的协同与合作。

        三是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提升国家科研实力。在强化国家科研能力过程中,努力构建多层次协同系统,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中构建基础性研究的大型世界级实验室,在行业中着力打造专业化的产业科研院所,在企业内部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建设一流的工程化实验条件,促进科技产业化,形成我国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目前应着重鼓励建立从事产业化前期工程创新的各类工业研究院体系,使创新与市场形成无缝对接。

        四是自主创新的人才、知识产权及资金政策。包括加强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协会等组织整合,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兼顾研发与互补资产的系统化资金政策,实现从重视研发投入到重视全面创新投入转型;在全面开放式创新的新范式下,加强知识产权的激励、保护和交易活动。

        (本文系作者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研究》(07&ZD022)阶段性研究成果。)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