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06日 星期三

    再谒瞿秋白烈士墓

    刘 渤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06日   02 版)

        本期话题:

        由于1968年曾见过瞿秋白烈士墓被毁惨状,今年清明,再次来看望烈士。

        笔记观点:

        从中国共产党召开“一大”时的全国五十多名党员,到今天的七千多万党员,九十年间,一代代精英分子为理想而奋斗,坚守至今并发扬光大,世所罕见。

        清明时节,北京城内已是杨柳初绿,一派欣欣然。但走进西郊八宝山革命公墓古朴庄严的大门时,顿时生出肃然起敬的感觉。革命公墓内参天的苍松翠柏之间,偶尔可见几株纯洁盛开的白玉兰。长眠于此的是为创建共和国立下殊勋的人们。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拾级走上革命公墓的北山,默默伫立在瞿秋白烈士墓前。

        众多的革命烈士中,之所以要来看看瞿秋白烈士,是有特殊原因的。那是在1968年的清明节,我来看望先人,看到不远处的瞿秋白烈士墓时,眼前的一切令人震惊:墓碑已被砸毁,破碎的碑石狼藉一地,上面还歪歪斜斜地用黑笔写着“大叛徒遗臭万年”等污言秽语,唯有遗像尚存,虽被掀翻在地,但清癯的面庞上眉宇间那安详的神态,坦荡、坚毅、不屈的目光,令人终生难忘。目睹这一切,让我心弦紧绷,这是对一个崇高灵魂的亵渎!一种难言的痛苦在心间弥漫,充满叹息、不平和愤怒。

        当时正值“文革”,许多为建立新中国作出贡献的,活着或者故去的,都蒙受了冤屈。1980年,中共中央为瞿秋白同志平反昭雪,恢复革命烈士荣誉。我正在北国长春,不禁喜极而泣,热泪沾巾。当时尚不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瞿秋白烈士墓的碎碑历经几多寒暑、几番春秋的侵蚀,终于被修葺一新,供人们凭吊。听说在烈士的出生地常州,“瞿秋白纪念馆”也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馆名而重张。2010年,瞿秋白同志被评为“为创建新中国做出突出贡献的100名英雄模范”。

        ,我似乎在寻找着一种精神。瞿秋白烈士于1935年6月18日英勇就义,年仅36岁。他在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后,于“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主席,提出对国民党武装斗争的策略。1935年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后,瞿秋白同志转战江西、福建,同年2月24日被俘。由于叛徒出卖,瞿秋白身份暴露,面对敌人劝降,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蒋介石密令:“瞿匪秋白即在闽就地枪决,照相呈验。”6月18日晨,敌人向瞿秋白出示枪决命令,他镇静地说:“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在被押往刑场的2000米路途上,他手夹香烟,顾盼自如,缓步而行,不时用俄文高唱《国际歌》,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胜利万岁!”、“共产主义万岁!”到达刑场后,他坦然盘腿坐在草地上,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饮弹洒血,从容就义。

        这是一位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化战士。瞿秋白工诗词、擅书法。他留有和陆游《卜算子-咏梅》词一首:“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

        同样是咏梅言志,不同是境界意志。革命者的坦然乐观,跃然纸上。

        瞿秋白同志在英勇就义前20多天,写下了著名的《多余的话》。再次灯下捧读,看到他在文中,有自白,有剖析,有回顾,有迷茫,但是在这所有之上,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他深情地写道:“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的。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那么好的花朵、果子,那么清秀的山和水,那么雄伟的工厂和烟囱,月亮的光似乎也比从前更光明了。但是,永别了,美丽的世界!”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仍然没有忘记自己钟情的文学,他列出俄国文学家高尔基、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的名著,中国的鲁迅、茅盾、曹雪芹的著作,说“都可以再读一读。”他还说道:“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一个多么丰富的人性世界!一个多么儒雅的革命者!最终,瞿秋白和李大钊、方志敏烈士一样,面对敌人的屠刀英勇不屈,大节不亏。

        董必武同志曾在党的纪念日写道:“其始也简,将毕也钜。”的确,从中国共产党召开“一大”时的全国五十多名党员,到今天的七千多万党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绝大多数人已告别贫穷,中国正逐步迈向富裕之路。九十年间,党的一代代精英分子为其理想而奋斗,坚守至今并发扬光大,世所罕见。

        有人在秋白烈士墓前摆放了鲜花。敬爱的瞿秋白烈士,所有为新中国而奋斗的烈士们,你们可以安息了!

        (图为2011年清明节时的瞿秋白烈士墓。刘渤摄)

        作者简介: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从事朝鲜半岛历史与文化研究。著作:《中国与东北亚文化交流志》(合著)、《韩国近代史》(合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