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05日 星期二

    安全核电人类文明进步之果

    杜祥琬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05日   04 版)

        福岛值得关注,也值得借鉴

        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的核泄漏,使大地震和强海啸造成的灾难雪上加霜,也引起了人们对核电站安全的关注、担心和诸多议论。作为日本的近邻且正在积极发展核电的中国,自然格外关心。我们应仔细研究,吸取必要的经验教训。

        世界核电发展50多年,目前有四百多座核电机组在运行。在发生过的几次“核事件”中,有三次属于“核事故”:1979年的美国三哩岛事故和这次的福岛核泄漏事故属于五级(也有人认为福岛已属六级),最严重的是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大爆炸,属最高级别——七级。然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是由完全可以避免的低级错误造成的:它在设计上有先天的缺陷——没有安全壳。

        福岛核电站建于四十年前,选用“沸水堆”,属于二代反应堆初期的水平。应该说,福岛核电站的设计是有相当高的抗震标准的,但对破坏性如此强的海啸预料不够。客观地说,在这次9级地震且复合强海啸冲击的情况下,反应堆的几层护罩虽有损坏,却还能基本保存下来,使有限的核泄漏仅影响局限的范围,已是很不容易了。

        但是,根据核电必须“确保安全”的原则,仍有不少值得吸取的经验教训。例如:1.核电站不宜建在地震带上;2.核电站设计的安全标准要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天然和人为的事故情景;3.在出现意外事故的情况下,不仅要确保自动停堆,而且要确保冷却手段的有效性;4.乏燃料池的冷却水在事故情况下未能确保,也是必须改进的;5.应制定应对发生超过设计标准的事故的应急预案,使后果可控;等等。相信从事核电站设计、建设和管理的专家们会有更深入细致的研究总结,从中得到启示,引以为鉴。不必因这次事故“谈核色变”,福岛核事故造成的损失,将由核电技术和管理的进步来补偿。

        核能的发现和利用是二十世纪人类最重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

        二十世纪初叶,是物理学取得革命性发现的年代。人们认识了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认识了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的规律,认识了质—能关系等。关于核裂变的首篇论文,发表于1939年。在二次大战的时代背景下,这个基础研究的重大发现,首先被用于军事目的。六年之后,就试爆了世界第一颗原子弹,以后又成功制备了氢弹,出现了几个核大国,这是核科学技术的惊世之作。

        核能的和平利用,是人类理性的正确选择。核电站、核动力相继问世,核电成了人类拥有的一种新型洁净能源,是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杰出典型,是一种战略性的新兴产业。

        应该说明,核电站不可能发生原子弹那样的核爆炸,这不仅是因为二者使用的核材料的级别不同,更重要的是物理设计原理完全不同。这次福岛核电站出现的不是核爆炸,而是氢气爆炸和冷却系统一度失效,从而造成了一定量的核泄漏。当然,这样的事故也是应当避免的。

        我国目前运行中的核电站,选用的是压水堆型,技术水平属二代改进型,安全性高于福岛核电站。压水堆具有三道安全屏障:燃料包壳、反应堆压力边界或称压力容器;最后一道是反应堆安全壳。这三道屏障能有效地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

        以历史眼光来看,像任何工程科技领域的创新一样,核电的发展也有一个发育成熟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路轻松。航空、航天的先行者,有人为成功献出了生命;驯服核能,也不免付出代价和牺牲。当然,核电毕竟有它的特点,一旦出现事故,其后果具有扩散性和后效性,因此要格外慎之又慎,安全应该是发展核电的前提和最高原则,也是核电文化的核心。

        二十一世纪将见证安全的核电对人类的贡献

        在目前世界的电力中,核电占14%,但在在我国,核电才占1%强。积极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长期重大战略选择,它符合建设“两型社会”、实现经济—环境双赢的国家战略,它将提供洁净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是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它将带动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支撑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占领一个战略制高点。

        今后几十年,核电仍将靠裂变反应堆发展,包括燃烧铀-235的热中子堆(如压水堆等)、可利用铀-238的快中子堆等堆型。再往后,将由受控热核聚变堆来接力,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强调,核电的发展绝不仅仅是建核电站,而是一个产业链,包括核资源、核燃料循环、核电站、后处理和核废物处置等,是一个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必须进行缜密的统筹安排。福岛的核事故不应动摇我国发展核电的基本战略。根据中国工程院的咨询研究,到2050年,核电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可能占到15%,成为中国多元能源体系中的一个绿色支柱。

        为了核电的科学发展,建议:

        1.尽快制定我国的《原子能法》,并进一步完善核电有关的标准、法规、条例等,使完备的核电法制体系成为我国法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2.核电建设应是国家行为。从体制机制和管理上要进一步理顺,制定好中国核电的发展战略,战略指导下的规划,包括人才的培养、科技的研发、产业的培育等。

        3.加大与发展核电有关的科普工作力度。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辐射的环境中,构成危害的辐射量是有科学标准的。从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到广大群众,对核电的发展凝聚更高的共识。科技工作者对此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质上,核电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美丽事业,它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将是人类共享的财富。(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