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05日 星期二

    各地群众以各种现代而又文明的方式,满怀深情地向先贤、先烈和先人们献祭——

    细雨清明湿春花 后人含情慰先人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05日   03 版)
    图为重庆第29中学的同学们向邓小平学生时代的塑像献花。
    本报通讯员 刘嵩摄
    图为当地群众在枣庄“峨山军魂园”内祭奠英灵。
    本报记者 邢兆远摄
    图为酉阳市民在追思墙上留言,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本报通讯员 陈碧生摄

        浙江

        烈士墓前读家书

        本报杭州4月4日电(记者严红枫)清明节期间,浙江省公安厅政治部陆续收到来信,来信写往同一个地方——天堂。21位浙江警察英烈的子女,用充满真挚感情的笔,写出了对父亲的无尽思念。有许多遗孤,现在已经继承父亲的职业,在各警种岗位上奉献自己的青春,继承英烈前辈的遗志。如今他们正用文字寄托哀思,捎去对“天堂警察的慰问”。

        “爸爸,亲爱的爸爸,我不知道在天堂的您是不是还是警察。可是多少次,我梦见您,依然是个神勇的刑警,还在抓坏蛋。”衢州市龙游县西门小学四年级学生汤淑琦来到父亲的墓前,诵读着自己写给在天堂里英雄父亲的信。淑琦的父亲汤国华,生前是龙游县公安局刑侦大队重案中队中队长,2003年2月9日,在追捕一名杀人抢劫犯罪嫌疑人过程中,壮烈牺牲。女儿深情地对远在天堂的父亲说:“爸爸,我已经10岁了。我还被评上了三好学生。爸爸您放心,我会好好学习的,长大了也当警察……您听到我深情的呼唤了吗?”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华维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施超杰也来到父亲——上虞市公安局小越派出所原所长施雪明的墓前。在基层派出所干了20多年的施雪明到龄退居二线,本可以到机关工作,但仍然选择在工作20多年的小越派出所当片警。带病坚持参加奥运会安保工作。当他终于撑不住,到杭州117医院诊断时,已是肾癌中晚期。医生为他切除了一个碗口大的肿瘤。但一个月后,他又急匆匆地回到单位来上班,最后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终年45岁。追悼会那天,上虞近千群众赶4公里为“派出所小施所长”送行。

        “爸爸,我根本不愿承认,那个沉稳的男人,那个慈爱的父亲,那个廉洁公正的人民警察,已经不在身边了……”施超杰在爸爸坟前,读着信:“爸爸,您放心,我会像男子汉那样照顾好妈妈,我也一定会记住您生前教育我一是好好做人,二是要回报社会这两个原则……”他盼望父亲“能在天堂听到他的声音,能在儿子的梦里,收到父亲的回信。”

        山东枣庄

        散葬烈士安“新家”

        本报枣庄4月4日电(记者邢兆远 通讯员张大东)在枣庄“峨山军魂园”内,青山巍巍,绿水长流,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将散葬在各地的159名烈士忠骨安葬在这里。

        枣庄市峄城区区长刘振学说:“建设集纪念、教育、游览于一体的传统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基地,我们构筑起‘东部峨山、中部榴园、南部阴平’三大烈士陵园格局和管护体系,至此峄城的697座散葬烈士已全部集中安葬。”

        峄城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战争年代中共领导的苏鲁支队、运河支队、峄县中队、文峰大队等都曾战斗在这里,谱写出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有697名烈士长眠于此。

        峄城区民政局局长宋桂斌介绍说:“自2009年以来,累计投资600余万元,先后新建了阴平烈士陵园、榴园塔山烈士陵园、峨山军魂园,三大陵园风格各异,相得益彰。”

        位于文峰山上的阴平烈士陵园,始建于1987年春,经过数次修缮与扩建,将339名115师运河支队、文峰游击大队抗日忠骨埋葬在这里,建起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峄城区塔山的烈士陵园,长眠着199位烈士,铭刻着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第十团在鲁南一带阻击北犯之敌的英勇事迹。刚刚建设的峨山军魂园,以“弘扬先烈遗志,符合群众意愿”的设计理念,选址在景色宜人的莲花山风景区,集生态景观、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占地11000平方米,现有159名烈士忠骨埋葬于此。

        山东曲阜

        清明时节祭先师

        本报曲阜4月4日电(记者邢兆远 通讯员梅花)在庄严肃穆的音乐颂歌声中,孔子诞生地曲阜的尼山孔庙大门缓缓开启。海内外嘉宾、各界代表以及孔子后裔约600人整理衣冠,在这里举行了辛卯年春季祭孔大典。据悉,为期半年的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也正式拉开帷幕。

        祭孔仪式后,首届“文化之旅·书香尼山”文化活动启动。此次活动邀请了中国部分知名书法家参加,他们现场挥毫泼墨,表达对先师孔子的缅怀、敬仰之情。活动中,还朗诵了专为本次尼山祭孔大典活动而创作的诗歌《观川亭》。同时,举行了辛卯年学童启蒙开笔礼仪式,20多名学童在师长的带领下,依照礼节,依次向先师孔子、启蒙老师和莅临现场的师长行礼,嘉宾为学童朱砂启智,和学生代表击鼓明志,并指导学童描红开笔,在许愿牌上写下自己的宏图大志。开笔礼在《三字经》经典语句的朗朗诵读声中结束。

        辽宁

        8000名逝者魂归大海

        本报沈阳4月4日电(记者毕玉才 特约记者刘勇)沈阳铁路局工人张爱志走进辽宁省殡葬服务中心,为两年前去世的丈夫办理海葬手续。

        记者问:“您把丈夫海葬,家里人能理解吗?”

        张爱志回答:“能理解,现在土地资源非常紧张,不能让逝者和生者争土地,回归自然的海葬一样能寄托哀思。”

        离开市区,记者来到龙泉古园内的辽宁海葬纪念园,近50米长的碑墙上,整齐地镌刻着逝者的名字;四周的栏杆上,挂满了逝者亲属寄托哀思的黄丝带。

        辽宁省殡葬服务中心主任江登云告诉记者,辽宁省自1998年推行海葬以来,分别在大连、丹东、营口、锦州4个城市的固定海域确定了海葬地点,共举行海葬活动98次,15000余位家属参加了海葬活动,来自北京、沈阳、大连、鞍山等地的8000余位逝者入“海”为安。

        丧葬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部分,以往许多群众固守“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大面积的土葬既污染环境又浪费土地资源。为了提倡海葬新风,辽宁省对低保家庭直系亲属、老红军、老教师、离休干部减免海葬费用;并修建了海葬纪念园,免费为逝者刻碑留名,方便群众祭奠;还在辽宁殡葬信息服务网上开辟了网上公墓,为家属凭吊亲人、寄托哀思提供了便捷、环保的平台。

        江登云透露,辽宁省民政厅已经向省政府提出申请,对参加海葬的故人和家属实行免费。如果申请获得通过,有望于年内实现免费海葬,成为我国实施免费海葬第一省。

        湖南长沙

        “低碳”清明受追捧

        本报长沙4月4日电(记者龙军)今天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二天,同时也迎来了清明祭扫的高峰。记者走访了湖南省长沙市内几家大型陵园和公墓,发现和过去相比,烧冥币等纸质祭祀品的少了,带着鲜花去祭奠亲人的多了。文明、人性化的“低碳”祭扫方式正在悄然成风。

        长沙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清明节,各墓园均制订了祭扫接待应急预案。为方便市民祭扫,还分别推出各种便民措施,其中金陵城市绿化墓园租用了20台流动厕所,湖南革命陵园则提供了免费使用的祭扫工具等。多家墓园还开展了免费赠送菊花的活动,倡导“低碳”祭扫。

        记者了解到,4月3日在湖南烈士公园举行了一场以“绿色祭奠·平安清明”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中国大学生公益祭奠网联合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的部分学生向游客大力推荐网络祭奠,呼吁大家采取文明、环保、低碳的祭扫方式。当日,该活动在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校园内同步进行。

        清明节期间,长沙市500名志愿者活跃在各大墓园里,向前来祭扫的市民赠送鲜花,开展殡葬改革、文明祭祀宣传。志愿者活动将一直延续到4月10日。

        重庆

        文明祭祀让山水更绿

        本报重庆4月4日电(通讯员杨春来、杨再道 记者张国圣)“爷爷,现在酉阳变得很美了,要是您还在,该多好啊!我想您!”在酉阳县桃花源广场的追思墙上,田小红小朋友写下对爷爷的思念后,还在旁边画了一朵白色的菊花。

        清明时节,重庆市酉阳县的居民陆续来到公墓,胸戴白花、手执鲜花,用文明、环保的方式追思逝去的亲人。县城桃花源广场设立的15米长的感恩追思墙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人们的思念。

        酉阳是重庆市地处渝、鄂、湘、黔结合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重庆少有的几个允许土葬的区县之一。2008年以来,全县积极推进文明殡葬进程,修建了凤凰山和卧龙两个公墓区。公墓按照“园林式”规划设计建设,植树14000多株,突出“绿色、环保”的殡葬主题,促进简葬、绿色殡葬、文明祭祀等文明新风悄然兴起。70多岁的何秀利老人两年前就低价卖掉了儿子为他准备的棺材,带头支持殡葬改革。今年清明期间,他又毫不犹豫地加入到文明祭祀的队伍中。老人说:“殡葬改革会让酉阳的山更青水更绿,也让我们在百年之后仍然能为子孙后代的幸福和酉阳的发展作贡献。”

        清明节前后,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还与渝中区、酉阳县等区县联合举办了“我们的节日·清明”缅怀先烈、文明祭扫系列活动,通过举行追思仪式和开展主题活动,引导青少年慎终追远,通过缅怀先辈认知传统、秉承精神,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江西宜春

        两岸同祭阵亡将士

        本报南昌4月4日电(记者 胡晓军)清明节期间,“上高会战”胜利70周年暨公祭抗战忠烈典礼在江西宜春市上高县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举行,数百名来自海峡两岸的各界人士、当年参战的老兵代表及亲属齐聚于此,隆重祭奠70年前在此次战役中英勇献身的忠烈。

        当日上午9时18分,公祭活动开始。与会者素衣简装,全场肃立,向忠烈们鞠躬垂首,以致虔诚。之后主祭人向忠烈献上祭品,焚香叩揖,诵读祭文,海峡两岸各界人士向忠烈敬献花圈花篮,寓寄祝福。

        当年参加“上高会战”的老战士、92岁高龄的秦然轩老人回忆了战役的惨烈情景,表达了对在战役中牺牲的战友们深切地怀念。

        1941年的“上高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之一。当年3月15日,侵华日军集结6.5万重兵、100余架飞机,以赣西北的上高为中心,发动大规模扫荡战,遭到中国军队10万爱国将士和中共地下党组织及支前民众英勇抗击。历经26天的浴血奋战,中国军队终于打败了日军两个师团和一个混成旅团的精锐部队,毙伤敌军2.4万余人,爱国将士有9000余人在此战中英勇牺牲。“上高会战”当时震惊中外,曾被誉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的斗志。

        据了解,近年来,为了纪念这段中华民族不能忘却的历史,上高县开辟了“上高会战展览馆”,重建了“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江西于都

        青山埋忠骨 虔诚祭英灵

        本报讯(记者 唐湘岳 通讯员 徐宝来)“红军长征第一渡”的江西于都县宽田乡石含村谢南京、谢检生等几家老小,今年清明节,同往年一样,又来到三蔸树红35军军长邓毅刚墓地,把杂草荆棘割得干干净净,烧点钱纸蜡香,敬杯土酒,虔诚祭拜,默默祈祷,长念英烈,永怀军长。这是谢家祖孙5代第80个清明节给邓毅刚扫墓了。

        说起邓军长牺牲,当地群众便滔滔不绝,记忆犹新。

        那是1932年2月,红军在攻打瑞金九堡土围子的顽敌时,28岁的红35军军长邓毅刚身先士卒,率部杀入敌穴,被敌暗枪打成重伤。战士们匆匆将他抬到相邻20多里的于都县宽田乡石含村的沙心龙塅——红一方面军独立三师医务室急救。政委罗贵波命令军医全力抢救。终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邓毅刚壮烈牺牲。由于战事频仍,部队转移,罗贵波和战士们含泪将邓军长就近安葬在一块荒地里,现为谢南京家住地处。当时全村人都来给军长送葬,场面十分悲壮,因为他毕竟是一名年轻勇敢、大有作为的军长啊!

        老表只知道牺牲的是位军长,但军长是哪里人?有无亲人?一概不知。然而谢南京、谢检生、谢流发的祖辈、父辈们怀着对红军、对共产党的深厚感情,年年都为邓军长扫墓。

        一晃到了1970年,谢南京家要盖房子。石含村人多地少,田更少,大队干部实在没办法,就选邓军长墓前一块荒地让谢家盖房子。谢南京担心墓地安全,就把邓军长墓迁往后山松树林里。迁坟时发现过去掩埋军长时没用棺木,遗骨身上只有一条军用皮带、一枚红军徽章和几个弹壳。

        近80年来,邓军长静静躺在远离家乡六百里的于都县宽田乡石含村革命老区、苏区的青山沃土中,得到老表们的真情怀念。但老表们一直不知道军长是哪里人。

        直到2010年8月15日,湖南省汝城县史志办的同志来石含村寻找军长墓,老表们才知道:

        军长是汝城县附城乡邓家村人,1904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是一位没有留下照片,没有亲生儿女,没有墓碑的“三无”军长;他20岁考上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编入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随毛泽东、朱德上井冈山,先后任红四军一纵队参谋长,红九、十二、二十一、三十五军军长;是闽西工农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参加了第二、三次反“围剿”战役,屡建奇功;对革命忠心耿耿,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信丰县与军政委罗贵波机智擒获谋划反对毛泽东的赣南行委负责人郭承禄、肖国璋等人,平息了“信丰事件”。

        上海

        “绿色殡葬”成趋势

        本报上海4月4日电(记者 曹继军、颜维琦)捧一束鲜花,酌一壶清酒,奉上一碟亲人爱吃的小菜,家住上海闸北区的余先生和爱人来到金山区松隐山庄,遥寄哀思。早在2002年,余先生就为父母选择了当时还很新鲜的“花坛葬”,让父母逝后长眠于苍松之下,得一片宁静,也为世人造一树绿色。

        同样在松隐山庄,几天前,沪上首个“水上花坛葬”正式启用。比起前些年的“花坛葬”,这一葬式更加节地环保。池塘中央是洁白的莲花坛,一排刻有“百家姓”的石阶连接池岸与花坛。逝者的骨灰将盛放在可降解骨灰盒中葬入花坛,三四个月后骨灰盒自然降解,“化作春泥更护花”。家住虹口区的侯先生几经考虑,率先为岳父选择了这一“亦葬亦景”的葬式。“老人生前就嘱咐家人,希望死后不与后人争土地,这样的环保葬式正合老人的心愿。”侯先生说。

        在奉贤区滨海古园,《大海啊,故乡》的深情旋律回响在前来拜祭的人们心中。3月26日,上海今年第三次公祭海葬典礼在这里举行。自1991年在全国率先推出海葬仪式开始,20年来上海已有19427名逝者选择归于一顷碧波,这一数字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递增。

        据上海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吕春玲介绍,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地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上海大力推行海葬和节地生态葬等绿色殡葬。通过多年努力,上海目前已基本形成“80191”的葬式结构格局,即80%的逝者是传统土葬,约19%是节地的树葬、壁葬、骨灰深埋降解等葬式,约1%是骨灰撒海葬式。他表示,推行绿色殡葬已成为我国葬式改革的必然趋势。未来五年,上海将重点推广绿色殡葬,其占葬式结构比例将从目前的20%上升到30%。

        浙江温州

        政府为百姓身后事埋单

        本报讯(记者 陆健)从3月下旬起,温州市区鹿城、龙湾、瓯海居民去世可免费享受殡葬基本服务项目。根据相关新规定,具有温州市区户籍的城乡居民(含非农和农业户口);在温的大中专院校全日制非温州市区户籍的学生;驻温部队现役军人;以及在市区居住、与在温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履行期内),并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金1年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市区死亡并在市殡仪馆办理火化事宜的,均为免费服务的享受对象。

        免费的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包括遗体冷藏存放费、接运费和火化费,共计640元。市区持有效证件的城乡低保、困难家庭成员、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以及经组织部门认定的老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三老”人员和市级以上劳动模范被列为重点救助对象,在免除殡葬基本服务费用的基础上,还可享受赠送骨灰盒等优惠政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