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可对于空军雷达兵来说,却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他们天天24小时警惕地守望祖国,在万里长空编织出滴水不漏的“天网”。
兰空某雷达站站长、大学生干部王军锋,就是一位优秀的蓝天“织网人”。
擂台上次次摘金夺银
从边防一线、大漠戈壁到高山之巅,戍边8年,王军锋实现从大学生到“全军优秀基层干部”、“全军优秀指挥军官”的跨越,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在某部组织的实战化技能比武中,王军锋摘金夺银之路无人能挡。5次参赛,他4次摘取冠军,1次屈居亚军;他6次带队参加团体比武,4次取得第一,两次取得第二。有个雷达站的站长赵某急了:“能把他拉下领奖台,就是最大的胜利!”
其实,王军锋得的冠军多,是因为他花费的心血无人可比。为掌握新型雷达操作,王军锋每天提前一个半小时起床,推迟一个半小时睡觉,一个月时间,他体重就减少9公斤。
“打得赢才是贡献”
王军锋工作过的5个雷达站,不是在戈壁大漠,就是在高原冰川。有人说,在这些地方,能呆得住就是贡献。王军锋却说:“呆得住不是贡献,打得赢才是贡献。”
以往,雷达兵沿用几十年的“一本、一板、一尺、一笔”的机下训练模式,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王军锋采取专业练技能、全站练协同、网上练集成的方法组训施训,使雷达专业训练效益大增,他摸索出的《模拟练习五操作经验和训练方法》被兰州军区空军推广。王军锋带领官兵先后保障6万余批空情,从未出现过差错,情报优质率100%。
多种地貌机动探测、沙化地带边防警戒、多批量干扰条件下搜索与发现……7年来,王军锋把训练台当创新平台,先后对5种训法战法进行完善、整合,创新出12种新训法,其中7种被上级推广。
“啃硬骨头香”
这年,旅属某留守雷达站装备了某新型机动雷达。要在短时间内形成机动保障能力,难度可想而知。“我要啃这个硬骨头。”王军锋说。友人劝他:别为此把你已获得的金字招牌也砸了。王军锋说:“啃硬骨头香。要是真砸了,给他人提供点失败教训也是好事。”王军锋受命试训,提出“本专业精、跨专业通、相关专业熟”的“一专多能”岗位互换训练模式,2009年11月初,在上级组织的对抗演练中,王军锋带领官兵创造出机动时间最长、距离最远、电磁环境最复杂等5项全旅第一的好成绩。
“情怀始终不变”
边防的小白杨已长得郁郁葱葱,营房也换了新貌。赴高原边防8载,他4次换岗,5次易地,艰苦和困难如影随形伴着他,但王军锋戍边卫国的情怀始终不变。
高中毕业那年,王军锋考分高出重点院校录取线20多分,但他毅然选择军校,放弃上地方重点院校。军校毕业时,王军锋主动要求到西北边疆工作。到雷达团报到时,听说边境雷达站是条件最艰苦的地方,方圆几十公里没有人烟。于是,他又请求到边境雷达站效命。与他交往多年、在深圳工作的女友要求他转业去深圳,不然就分手。王军锋又一次选择戍边卫国。他说:能成就事业,才是好男儿最好的选择!
2006年3月,王军锋从副站长提升为站长后,把一个边远艰苦、多年不沾“先进”的边境雷达站带得有声有色,连续3年保持先进。2009年,部队装备某新型雷达,担负机动作战任务。此时,挑选一名得力军事主官显得尤为重要。部队党委思来想去,再次想到王军锋。在基层当过主官的人都清楚,一般在一个单位呆顺了,不是提升都不愿意平职交流,而王军锋不讲条件,接受任职,摸索并编写出某新型雷达操作使用手册,使他成为驾驭新装备的第一人。
本报通讯员 彭明全 曹传彪 万天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