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02日 星期六

    深圳:创新沃土育出专利“高产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02日 01版)

        3月2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一份报告,使深圳再度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2010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副省级城市排名中,深圳荣膺榜首;2010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前十位的内地企业,深圳占据半壁江山并囊括“前三甲”。

        为什么是深圳?硕果从何而来?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深圳有关部门。

        专利“高产田”成果令人瞩目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这份报告中,人们惊喜地发现:2010年,深圳发明专利授权量为9615件,几乎是第二名3238件的3倍。在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位的内地企业中,深圳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华为、中兴通讯、鸿富锦精密工业位列“前三甲”。

        横向比较,深圳专利申请及授权量在全国可谓高高昂起的“龙头”;纵向比较,深圳专利数量的增长也画出一道上扬曲线。2006年到2010年5年间,深圳发明专利授权年均增速为66.17%,专利授权量累计超过10万件。另外,PCT国际专利申请5584件,比2004年的331件增长16倍,申请量长期以来占据全国半壁江山,遥遥领先于北京、上海等其他省市区,连续七年居全国第一。

        深圳人均专利产出也在全国遥遥领先。据统计,深圳每百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为2688件,比第二位的北京市1907件多了700余件;每百万人的发明专利授权量1079件,远高于第二位的638件,如此看来,深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利“高产田”。

        专利“高产”助推深圳经济腾飞

        如今,深圳专利的“多产”和“高产”也为深圳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并日渐成为促进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经济飞速发展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市场开拓力的重要推手。

        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兴通讯,在西方通信企业受金融危机拖累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却在以专利和技术“高度密集区”著称的欧美地区的收入同比增长50%,使得欧美地区在2010年首次成为该公司最主要的海外收入来源地。中兴通讯知识产权总监王海波告诉记者,2004年,中兴通讯正式把知识产权战略列为公司的六大核心战略之一。中兴通讯每年将营业收入的10%投入研发,最近4年来累计投入接近200亿元。“如今,在4G时代的无线宽带主流技术LTE方面,我们已拥有235件基本专利,这意味着国内通信企业已经从1G时代瞪眼看、2G时代发力追、3G时代同步走,达到了4G时代领着跑。”

        比亚迪提出专利倍增计划,近几年专利年申请量均在千件以上,推动公司成为全球领先的二次充电电池制造商,并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取得先机。腾讯公司2010年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全球创意金奖,在专利申请上腾讯已成为互联网行业的领头羊,知识产权已成为腾讯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专利也日渐成为深圳企业远渡重洋的“护卫舰”。华为凭借4万余件发明专利的积累,具备了与业界巨头的交叉许可能力,成为“富人俱乐部”成员之一。2010年,华为销售收入达280亿美元,并从2005年起连续6年海外收益超过国内收益。

        创新沃土育出专利“高产田”

        深圳为什么能够连续多年在专利授权量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并创造出惊人的“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促进处负责人为记者掲开了谜底,那就是:这里有一片创新的“沃土”。

        在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中,“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等等与创新直接相关的就占了三条。创新强磁场使得创新在深圳成为潮流,成为人们自觉的追求。

        创新者奋发有为之外,政府也功不可没。深圳市政府在鼓励企业创新方面同样不遗余力,不仅大力资助,还加强管理,在全国率先实现知识产权管理的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推进专利技术与标准的捆绑,增强深圳技术在全国产业标准中的发言权;重击制假售假,破获一系列侵犯知识产权的大案;创新制度,成为全国唯一的全部基层法院均具有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一审管辖权的城市,出台实施《互联网软件知识产权保护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司法保护创新。

        城市崇尚创新,创新回馈城市。在政府扶助与自身努力下,深圳以企业为主体的专利申请表现突出。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促进处负责人告诉记者:“深圳市把自主创新提升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并根据深圳的实际,逐步完善官、产、学、研、资、介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最终形成了四个最具特点的90%: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这四个90%的特点,也决定了深圳企业申请专利更贴近市场,绝大部分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和效益。”

        除此之外,企业还纷纷出台专利倍增计划, 形成了自主创新的人才梯队和有力的创新举措,从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研发服务延伸。深圳企业群不断攀升的核心竞争力也擦亮了“深圳创造”的技术和产品品牌。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在2000年超过1000亿元时,用了10年;超过2000亿元,花了3年;超过3000亿元,仅用1年;2005年一举达到近5000亿元。在创新驱动下,“千亿级”的增长周期缩短为1年。(本报记者 易运文 本报通讯员 杜艳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