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01日 星期五

    蜜蜂的怀想

    作者:伍立杨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01日 02版)

        本期话题:

        由于杀虫剂、气候变迁与手机辐射的干扰,蜜蜂正在快速消失。

        笔记观点:

        科技的发达,不仅于自身有损,客观上也跟虫子们过不去,殊不料这种过不去,最终还是跟人类自己较劲。

        据报载,各地的蜜蜂正以令人不安的速度消失。2008年冬天以来,美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商业蜂房因为蜂群衰竭失调,所有工蜂突然死亡,导致雌雄比例失衡严重,灾难还蔓延至欧美多个国家。蜂群衰竭失调有许多原因,较显著者为杀虫剂的影响、气候变迁与手机辐射的干扰。

        十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叫做《蜂声树林》的散文,那篇文章怀想的,是几十年前读小学时为蜜蜂的声音所迷醉的情景。上学路上要经过一段密林小径。成千上万的蜜蜂和着不知名的昆虫就在树叶中嗡鸣,它们震荡汇集成压抑而沉雄的力量,扩散于空气中,有一种金属薄片柔韧而刚劲的意味,听着听着宛如跌入迷梦。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蜜蜂。

        后来我多次到滇川交界的山区观览金沙江沿岸地理,每当遇到养蜂人,总要坐下来和他们攀谈。

        蜜蜂飞翔的生涯,似乎将人的思绪带到大自然的最深处。古人的笔记《南越志》称沉香(一种树结香料)为蜜香,可能在有意无意之间,将重点放在蜜蜂之类昆虫的屡屡造访之上。山野之香,焦点在蜜香的那一个“蜜”字上面,体现得淋漓尽致。是故古人养育沉香,多收藏在上好的锡匣里,下面储存蜜糖,使其多番滋润。

        唐代刘恂撰写的《岭表录异》,说到南方的树木与虫子的关系,极有见地,可以之透析沉香和昆虫的关系。刘恂写道:“庞蜂生于山野,多在橄榄树上。形如蜩蝉,其鸣自呼为‘庞蜂’,但闻其声,采得者鲜矣。人以善价求之,以为药。”每每看到这些记述,不禁歆羡古人和大自然天人合一的奇妙关系。

        然而,近两年来,这种对于蜜蜂带有诗意的怀想却屡受打击。

        大半农作物的开花结实都仰赖动物授粉,蜜蜂则扮演着这一过程的要角。“大约80%至90%的授粉工作都是由人类饲养的蜜蜂代劳。飞蛾及蝴蝶的授粉范围无法遍及大片田地”。如果蜜蜂灭绝,许多对人类生活相当重要的农作物也会灭绝,蜜蜂一旦彻底消失,接下来必然是食物短缺。爱因斯坦早就说过:“若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么人类将只剩四年可活。”这绝非危言耸听。

        苏东坡观览自然风月,不禁慨叹“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造物者有无尽藏,从概念看来似乎确是如此,但在蜜蜂的厄运来到之际,事实上已不尽然了。因生态恶化造成浩劫,即从源头切断生物长成的可能,则造物无法造,因而无尽之藏就成为一句空话。

        工业革命初起的时代,蜜蜂可以远离市郊,飞向更远处的丛林百花,但到了今之电子时代,就是深山大涧,也有无所不在的手机信号之类电波,可怜的蜜蜂终于无处可逃了。

        孔夫子讲求恕道,略等于西方的博爱平等,其关键之点在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有些科技的兴起,所带给人类本身的,就是害大于利,可是己所不欲,却施于蜂,蜂不能言,只能纷纷折戟沉沙,它们的命运实在是太可怜了。

        怎么办,是像老庄说的绝圣弃智呢?还是拿出更高的科技来覆盖应对?以科技治科技其实也是人追影子,譬如现代很多疾病在古时候是没有的,医疗技术的发达,赶不上病患的猛蹿。世界第一流的头脑,是该发挥智慧,拿出因应的办法的时候了。

        人类科技的发达,不仅于自身有损,造成各种辐射、污染,客观上也造成跟虫子们过不去,殊不料这种过不去,最终还是跟人类自己较劲,属典型的自作孽。

        追求科技的进步自然很好,但在进步飞跃的同时,也应顾及到事物的另一面,不能因为健忘和得意而埋下祸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