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31日 星期四

    北京大学:

    课内外结合 形势政策教育让人“解渴”

    《 光明日报 》( 2011年03月31日   03 版)

        本报北京3月30日电(记者王庆环)在北京大学,形势与政策教育不仅有“第一课堂”,还有“第二课堂”,初步形成了理论教学、实践课程、报告讲座三位一体的系列载体,实现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全覆盖、不间断,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形势与政策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北大高度重视发挥其在“第一课堂”的作用,将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制度化,如按学期排课,将形势与政策课的讲授集中安排在一个学期;课程主持人和教学组成员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员组成;进行课程考试,形势与政策课虽然仅1学分,但仍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采取百分制,由10分出勤、10分教学参与(每个学生提交一份“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期待与建议”)、20分的期中小论文和60分的期末考试组成,通过一系列细化规定,确保形势与政策课的讲授完全“课程化”。

        在教学内容上,“第一课堂”一方面注重思想性,突出鲜明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观点分析形势、把握政策。另一方面注重实用性,从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立足世情、国情、民情、校情,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最新事件和最新话题作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切入点,让大学生及时了解国家大事,使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在大学生中入脑入心,并作为自己分析判断及行为选择的重要思想指导。

        北大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使他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教育本质上是一项实践性的教育活动,要使形势与政策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就有必要将实践教学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基于这一考虑,2010年9月,他们创造性地推出《形势与政策》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包括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高级团校、学生骨干训练营、创新创业活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美育项目等多项内容。以社会实践为例,该课程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在专门的“导师”指导下开展国情考察、社会调研、岗位体验等实践活动。指导老师通过对学生实践团队从课题选择到安全事项等多方面的指导,一方面确保社会实践内容紧扣《形势与政策》理论课要求,一方面有效培养学生们的社会交往、国情分析、社会调研、素质拓展、安全自卫等能力,使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论理解、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道德情操、了解国情社情、拓宽国际视野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与此同时,北大还积极探索,多路并进,大量开展形势报告和专题讲座,极大地丰富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形式。自2006年起,规定每周五下午不排课,按单、双周分别作为文、理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公共活动时间,各院系在该时段开设“北大学生成长成才指导讲座”,以形势政策教育为主,涵盖学习计划、职业规划、成才路径、人际交往、心理健康、院情系情等各方面,使这一工作呈现出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覆盖面大、实效性强的特点;其次,在全校范围内持续开展各类形势政策报告会。每年两会期间,学生工作部都会组织召开“相约校长、共话两会”主题教育活动,北大校长与学生就《政府工作报告》和两会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解读两会的重要意义、重大决策和精神内涵。此外,围绕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和宣传,十七届四中全会、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学习和宣传,科学发展观的贯彻与落实等,北大及时深入地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仅2006年就邀请了林毅夫、李庆云、杨伟民、金一南、李义虎、萧灼基等多位专家,每场报告平均到场人数达700人次,讲座规格之高,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真正使同学们“解了渴”、“吃得饱”、“长身体”。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