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31日 星期四

    卓越教师培养:让理论与实践交融

    ——访江苏盐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成长春教授

    《 光明日报 》( 2011年03月31日   10 版)

        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教师的培养机制的问题逐渐凸显:师范生对于中小学教学改革现状缺乏了解,教学实践不足,就业竞争力弱。面对这样的形势,作为一所高等师范院校,盐城师范学院积极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卓越教师的培养方案。近日,记者采访了盐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成长春教授。

        新闻故事:2010年12月22日,盐城师范学院为首个卓越教师培养实验班举办了隆重的开班仪式。对此,大一学生熊惠玲兴奋地说:“现在,我感觉距离教师梦想更近了。”酷爱演讲、写得一手漂亮粉笔字的她从全校933名学生中脱颖而出,和其他42名学生一起被选为这个班的首批学员。

        记者:盐城师范学院的卓越教师培养方案由何而来?是如何实施的?

        成长春:2010年,教育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的有关要求,在部分高校实施了卓越教师与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律师四大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作为一所师范类院校,我校在结合本校教师培养经验和国内外教师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面向优秀师范生提出了卓越教师培养方案。

        去年底,学校由院系领导和教育专家组成选拔小组,从2010级汉语言文学教育、英语等7个师范专业挑选培养对象。在成员海选中,学生首先要专业课成绩过关,接下来要参加班级竞选,并通过全班同学的民主评议。院系的筛选和学校专家组的终评则注重考查学生的书写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确保选拔出的学生具有成为卓越教师的潜质。经层层选拔,43名同学成为首批“卓越教师”试点班成员。

        新闻故事:2011年1月5日下午,盐城师范学院组织了首批卓越教师培养实验班学员与导师见面会。文学院10届学生傅芳与其校内导师史成明就培养期内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学院还将为她配备一名校外导师,负责指导她的实习。

        记者:卓越教师试点班的学习和普通师范班有何不同?

        成长春:卓越教师培养分为校内学习和校外实习两个阶段。校内学习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与当地优秀中小学校合作,强化实践技能的训练;校外实习主要在中小学及幼儿园,累计时间不少于半年。学校为每位学生都配备了校内校外两个导师,校内导师由本校的教师担任,负责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校外导师则由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师兼职,负责指导学生的实地实习。这样的做法,使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切实锻炼了自身能力。

        此外,为了保证学生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同步提高,卓越教师培养还采用跨学院联合培养的教学模式,由学生所在二级学院组织开展专业课程学习,由教师教育学院组织教师类课程的学习和研讨,以及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与考察活动。

        这种培养方式对试点班学生的素质要求很高,也会出现部分学生不适应的状况。对此,我们实行“自愿选择、适时分流、适量增补”的机制,对于不适应的学生允许其转出试点班回到原来的专业继续学习,同时补充校内相应专业的学生进入试点班。

        新闻故事:2011年2月21日,盐城师范学院举行了第五批赴疆实习支教团出征仪式。本批实习支教团由两名带队老师和68名同学组成,将赴哈密地区的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支教活动。

        记者:贵校在卓越教师培养模式中的实践教学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成长春:实践教学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将来走上讲台的师范生来说尤其重要。我校从2008年起启动新疆支教工作,在新疆设立哈密地区实习基地,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签订了为期5年的《共同开展实习支教工作协议书》。截至目前,已派出四批209名实习支教生,明年起每年将派出140名实习生驻疆支教。同时,我们还启动了苏北农村定岗实习方案,在全校现有67个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发展了紧密型的实习基地15个,选派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专业的教师到实习基地驻地指导、兼课和调研,创造真正的教师教育环境,为教师教育提供“临床性”的实践训练,以提高教师职前培训水平和专业化水平。(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