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30日 星期三

    复兴之路,幸福之路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侧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30日 04版)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也是中国人民的幸福之路。这个展览让我非常感动。”来自云南的观众方可对记者说。《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在国家博物馆复展以来,每天都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看完展览,许多人都和方可一样感动。

        一年半以前,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家博物馆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发改委、文化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部委指导下,曾推出为期两个月的《复兴之路》基本陈列,获得热烈反响。今年3月1日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后,《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率先复展,又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展览分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五个部分,展出的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记录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170年复兴历程中一个个历史瞬间。

        林则徐向清廷报告销烟经过的奏折、严复翻译《天演论》的手稿、孙中山的印章、李大钊等革命志士英勇就义的绞刑架、渡江战役使用的木船……生动的展品,把人们带回了那段艰辛的岁月。

        巨幅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前,聚集了不少观众。画面描绘的是日本侵略者向中国递交投降书的情景。“为什么中国老是被人侵略?”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问。“因为落后就要挨打,那时候咱们太弱了。现在中国强大了,就没有人欺负我们。”旁边的母亲说。

        中央人民政府的牌匾、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照片、北京申奥时签署举办城市合同用笔、神舟七号飞天的场景……在展示新中国成就的展厅里,人们驻足观赏,感受着祖国繁荣富强的成果,诉说着不断提高的幸福指数。

        坐在模拟的青藏铁路客车的车厢里,从电子屏幕上浏览着沿线的风情,铁道工程师张彬感慨万千。“交通不便曾经是经济发展的瓶颈。”他说,“过去的瓶颈现在成了加速器,推动着各地经济的发展,这里面也有我出的一点力!”

        北京体育大学学生李秉新和同学一起专程来看《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看完展览,他在留言本上写道:“回顾历史,我们记住了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牺牲的志士,也更加懂得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为国家奉献,为民族出力,是吾辈的责任。”

        (本报记者 王逸吟 李 韵 本报北京3月29日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