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27日电(记者李韵)从今天起,走进新国博,您能参观到7个大型的精品展览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专题陈列、《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专题陈列、《中国古代瓷器艺术》专题陈列和《潘天寿艺术大展》、《李可染艺术大展》、《黄胄艺术大展》,还有3月17日开放的《复兴之路》大型陈列,每个展览都是珍品汇聚(详见本报3月27日4版)。今天,记者带您走进青铜、佛造像和瓷器展厅,向您介绍其中几件不能不看的国宝。
青铜的国威
大众对于青铜器的了解,最熟悉的莫过于小学课本中的“司母戊鼎”。它铸于商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该鼎重达832.84千克,是目前所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因此得名。旧说认为其表示该鼎为祭祀母戊而作。
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已对该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将“司”改释为“后”。因为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后”在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在此处则以释“后”为妥。“后母戊”是某商王母亲的庙号。据说,之所以一直未改,可能与“司母戊”在小学历史教材中的流传程度太广有关。在《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专题陈列中,该国宝首次以新名字“后母戊鼎”展出。
鼎,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占据着特殊地位,不仅是宗庙重器,也是王权象征,人们习以“定鼎”、“迁鼎”之类词语,喻王朝之更迭,社稷之兴替。青铜展厅中,除了被誉为“中华第一鼎”的“后母戊鼎”,还有已知商代最大的青铜圆鼎——“子龙鼎”。据传,子龙鼎系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后流入日本,又辗转至香港。2006年4月,在中央财政设立的“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的支持下,中国国家文物局将子龙鼎征集回国。
与上述两鼎并排展示的“大盂鼎”,铸于西周康王时期,为晚清出土的四大青铜器之一。鼎内壁铸铭文长达291字,文中精辟指出商周易代的原因,总结了所谓“殷鉴”,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且铭文书风凝重,气韵生动,字字珠玑。此三尊大鼎高度均超过100厘米,在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之美的历程中昂扬矗立,泰山北斗。
佛像的气韵
相对于青铜的刚劲威严,佛像则显得柔美飘逸。
佛造像,是带着宗教情感的艺术创作活动,其工艺手法多样。专家介绍,中国现存最早的观音菩萨像存于甘肃永靖炳灵寺,为十六国时期的造像。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观音由宗教性的菩萨逐渐演变成与人间生活息息相关的救苦救难的菩萨,其造像由印度佛像中的男相菩萨变为如慈母般的女性菩萨,就连观音的圣地也由印度迁到了中国的普陀山。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专题陈列的多数展品属首次展出。这些展品充分展示了佛造像产生与发展的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的文化内涵、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
你看,展厅里这座高达2米的宋代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像(如图①),菩萨头戴高花冠,面目清秀,神态安详,双目下视,似以无限悲悯的神情关注着人间。身披帔帛,帛带绕臂飘逸身边。胸饰璎珞,下着长裙,长裙色彩鲜艳,覆座垂地。裙腰结带,腰带饰宝珠花。菩萨右手持莲花,左腿下垂,足踏山石,极富生活情趣。她不再是高居神坛的神,而是可亲近、可交流的一位心灵使者,是善的代表、美的化身。专家表示,这座木雕观音,其雕刻之精、造型之美、体型之大,实为罕见,堪称精美绝伦,是国内博物馆首屈一指的藏品。
山东省青州市石雕佛造像的规模和精美在我国是数一数二的。此次国博特意与青州市博物馆商借了若干精品。比如这尊北魏时期的彩绘贴金石雕菩萨三尊立像(如图②)。这类带有背屏的一佛二菩萨形式的三尊组合,是青州北魏晚期到东魏时期的主要造像风格,舟形背屏高大,顶部是宝塔或龙,两侧环绕飞天;主尊多为彩绘立佛,穿褒衣博带式袈裟,跣足立于莲座上,左右胁侍菩萨分立于两侧的莲座上。
站在这些佛造像前,观众既可领略其精湛的艺术风采,还可从心灵深处感受到佛造像艺术所蕴涵的深邃的佛教哲理。
瓷器的精美
不同于石器、玉器、青铜器、铁器、金银器等物质文化,陶瓷文化是唯一贯穿中华文明发展进程而未中断的物质文明。《中国古代瓷器艺术》专题陈列用136件组精美文物,展现了中国古代瓷器美轮美奂的艺术魅力。
展柜中有一件不太起眼的碗,造型简单,通体素面无纹。但千万别小看了它,专家说,这便是揭开了一个埋藏了千余年秘密的“秘色瓷”。唐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诗中,把秘色比作“千峰翠色”;五代人徐夤的《贡余秘色茶盏》诗,则用“明月染春水”、“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嫩荷涵露”等华丽辞藻褒誉。但“秘色”的真实含义一度成为文物之谜。
直到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一批文物。其中有明确记载的包括“秘色瓷”。根据出土清单对照这批秘色瓷器,人们终于知道了此前争论已久的“秘色”到底是什么颜色。而这只碗便是当时出土的越窑瓷器中的精品瓷器——“秘色瓷”之一。
青瓷是颜色釉瓷中最早出现、持续时间最长和最具东方艺术特色的瓷器。南北朝南朝时期的青瓷莲花尊(如图③)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许多建筑、日用器物都用佛教图像加以装饰。这件在河南省上蔡县出土的莲花尊,颈部有两个天人、4个交脚而坐的佛像。“天”是佛教对神的称呼,佛经中有20种“天”和其他小神,许多神住在天上,叫做天人,表现他们时多作飞腾状,故今日将他们称为“飞天”。飞天能奏乐、散花,又能护法,是佛的弟子和侍卫。莲花在佛教信仰中象征洁净。尊腹部做出浮雕式莲花4层,上3层下覆,下1层上仰,把器物形体配合得很华贵。
元青花是公众较为耳熟的古代瓷器品种。本次陈列共展出6件元青花,专家说,以青花束莲卷草纹匜(如图④)器型最为稀有。匜是青铜器中的盥洗工具,据介绍,模仿青铜器型的瓷器匜,是宋元时期典型器型。元青花瓷器的匜传世稀少,主要在国内出土。这件青花匜小巧精美,呈青蓝偏灰黑,能够见到明显的黑斑,推断这是进口青花料和国产料混用的结果。整件展品釉面发出清幽的光,属于早期青花作品,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