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25日 星期五

    继承传统 弘扬文化

    ——赵国柱书法

    申维辰 《 光明日报 》( 2011年03月25日   12 版)
    (书法)赵国柱

        早些年,欣赏赵国柱同志的书法作品,常常使我想到山西大书法家傅山先生。后来,我陆续在《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以及《中国书法》和《书法》杂志看到了关于对他书法艺术的专版和专题介绍,又增加了一些理性思维。最近,国柱同志上要出自己的书法作品集,希望我能提一点“指导性”意见。

        我对书法艺术没有多少研究,所谓“指导性”意见提不出什么。但,沿着“文化传统”思路,我也想到一些事情。记得几次出访,在异国他邦的大街上每每看到墨色淋漓的汉字牌匾,就会蓦然心动,那种一见如故、亲切到心的感觉油然而生。细想之下,这就是中国书法的独特之处,它凝结了最为生动、最为深刻的中国精神。单以艺术门类讲,如绘画、舞蹈、音乐、雕塑等,它们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互为借鉴,博采众长,许多的艺术作品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而唯独中国书法这一艺术,特立独行,持守着数千年来的传统,走在汉字书写的道路上,恣肆昂扬,风采卓具,以其最为简单的点划与墨色,诠释着意蕴无穷的中国神韵。这是令人惊叹并发人深省的事情。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视书法为美,是中国人的传统”。换言之,书法艺术之美他人不能掠,为中华文化之独有。

        如果从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文符号算起,中国的汉字书写,秦汉唐宋,筚路蓝缕,已经走过了近六千年的漫长历程。从最初记事表意的实用性开始,到后来欣赏性书法艺术的一支分离(若即若离),可以使我们看出,一个伟大的民族,文化的根基之厚和文化的根系之韧。它是具象化了的一个华夏灵魂,以致在两次书写革命(一次为西方硬笔的引入,一次为键盘时代的到来)发生时,都无法改变书法艺术的走向和使它式微并至消沉;相反,书法艺术风华意态,葳蕤茂盛,表现出不萎不顿、未能穷期的强大的生命力。这正是中华文化厚土所培植下的书法魂魄所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精英书写(书法家)和“草根”书写(基础广大的爱好者群体),其文化的表达都是一致的,即书法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一种精神,一个图腾。它证明了一句经典: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书法深入到每一个具体,则是性灵自由的抒发和表达。国柱同志担任山西省青年书协主席多年,后又担任山西省书协副主席,挚情书法数十年并在这一领域里运斤成风,可谓成就卓然。尤其是调任太原日报社社长之后,几年来充分利用这一文化平台,在省城举办了一系列公益的和业务交流方面的大型书法活动,使报社俨然成了太原市的又一文化热区。与此同时,他本人书法艺术品位和鉴赏水平也达到了新的境界,在省城太原乃至全省有了较大影响。诚如力群先生的评价:“早就听说山西书法界有个赵国柱,他的作品大气豪放,颇能打动人。”“他对传统法帖作了较为深刻的研究与临摹,滋润了他的书法艺术。特别是近年来他的作品中加入章草气息,更显其书法作品古朴典雅,厚重深沉。”原中国书协副主席刘艺称:“国柱草书源于传统又借鉴今人,涉猎广泛又自出新裁;尤其将章草之拙朴融于今草之灵动;更有独到之处,更显格调高古。”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赵长青同志则认为:“国柱先生生于斯、长于斯(山西),自然受到傅山的影响,他作品中所展现的大气磅礴,跌宕豪放的雄强之笔,所形成凝炼、生涩、厚重、遒劲的格调,无处不透见这种薪火相传的痕迹。”学者、专家的褒扬,可以看出国柱同志的天分和努力。也正是有着像国柱同志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以一种虔诚的态度,一种坚守的精神,行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他们的书写或者他们的书法表达,不仅仅是个人的也是群体的;不仅仅是艺术的也是文化的;不仅仅是地域的也是民族的。他们是中华文化“为往圣继绝学”的一代代传人!文化传统,传统文化,折射并解读着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我们是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向何处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想到前不久读到的以书法而名的《兰亭论坛》的宣言:“中国书法具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丰富的人文内涵,典型的意义生成机制,精美而变化无穷的图像系统,都通过文字的日常使用,而对中华文化的精神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书法技法的不断深入地关注,使我们能够提出许多前所未有的中国文化的命题;对书法的现代阐释,将成为中国文化研究中新的充满生机的领域。”

        引此言,与国柱同志共识、共勉。但“识”也不一定深,“勉”也不一定准。我最想表达的是,由书法而其他,我们都应当具有这样一个神圣的使命:继承传统,弘扬文化,服务社会,走向未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