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23日 星期三

    告诉我你是否平安

    ——中国红十字会紧急启动“寻人”工作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23日 10版)

        “失踪人员姓名:李茜盈,女,24岁,出生于中国辽宁省大连市,灾难发生前居住于日本宫城县気仙沼市。”这是中国红十字会网站链接的一条日本地震寻人信息,信息发出者是李茜盈的母亲。信息的内容并不多,但在这条信息前,显眼的黄色“missing(失踪)”字样牵动着一位母亲的心。在“日本地震寻人”网页上,类似的信息比比皆是,信息的发出者来自世界各地,大家都在寻找在日本地震中失去联系的亲人或朋友。为应对日本大地震,中国红十字会紧急启动“寻人”工作。

        “失踪”,不能放弃的希望

        自日本发生大地震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紧急启动重建家庭联系(寻人)工作,并向各省级红十字会下发通知,要求各级红十字会积极行动起来,应对中国公民不断增多的寻人需求。

        所谓“寻人”工作,指的是恢复离散家人间的联系等一系列活动。中国红十字会根据此次灾情和需要,向公众提供了网站查询和“急切盼望消息”通信两项免费服务。需要寻人者可通过中国红十字会网站的“重建家庭联系(寻人)”栏目登陆“日本地震寻人”页面进行登记和查询,或者联系所在地红十字会填写“急切盼望消息”红十字通信,由中国红十字会转交日本红十字会协助查询。

        信息发出者可以在网页上查询到自己所发出的信息,如果失踪人员还没有确切消息,信息前显示的就是黄色“missing(失踪)”字样;如果失踪人员已经被找到,信息前将出现绿色“alive(平安)”标志。

        “平安”标志会越来越多

        “虽然现在大部分寻人信息前还是黄色‘失踪’的标志,但是相信经过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段时间的努力,绿色的‘平安’标志会越来越多。”据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在地震灾区收集失踪者信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日本红十字会派出专人负责这项工作,但深入灾区各个避难所,从事具体失踪人员登记和确认工作的,主要还是日本红十字会的医疗队和志愿者。

        日本地震寻人网站是一项面向所有人,并完全免费的人道服务。网站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牵头,在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合作伙伴的配合下,与日本红十字会合作设立,首先开辟了日文与英文寻人网页,帮助那些正在焦急寻找灾区亲人下落的人,并很快增加了中文、韩文、葡萄牙文和西班牙文寻人网页。截至3月17日早9点,网站上的寻人信息已达4281条,并还在不断增加中。

        长期以来,在日本红十字会“备灾救灾”的医疗人员和志愿者培训中,一直包含“寻人转信”的内容。当灾难真的来临,他们发挥了巨大作用。

        我国寻人工作是传统业务

        “其实,寻人工作是中国红十字会的一项传统业务”,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络部多边处工作人员介绍,上世纪80年代,祖国大陆和台湾两地红十字组织开展寻亲工作,为无数因历史原因两地分隔的家庭重建联系、与亲人团圆架起了一座桥梁。之后的30余年,中国红十字会的这项工作一直没有停止。

        长期以来,由186个国家红十字会和红十字国家委员会共同组成的寻人网络,为世界各地因武装冲突失散的家庭,保留了一份重聚的希望。2007年11月底,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30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通过了重建家庭联系10年战略,战略强调利用已有的寻人网络,为在自然灾害中失踪的人及其家人提供同样的寻人服务。中国红十字会在大会上作出承诺,将认真落实红十字运动《重建家庭联系战略》,加强相关工作能力。

        为实现这个承诺,中国红十字会在2009年修改了《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加入了在和平时期,即发生自然灾害时开展重建家庭联系工作的内容。大规模的“重建家庭联系”培训随即展开,2008年和2009年的两次培训覆盖了全国所有的省级红十字会,再由这些接受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在各省培训红十字“寻人”志愿者。“5·12汶川大地震是志愿者们首次开展该项工作”,据介绍,当时根据灾情和需求,志愿者在地震灾区主要开展两项服务,一是将免费“报平安”电话送到重灾区以及伤者病床前,另一项就是提供免费“红十字通信”服务。很多与家人失去联系的伤者和灾区人民,通过这两个方式,在灾后首次与亲人取得联系,尽早告诉亲人“我还活着”。

        据悉,今年6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还将举办一期针对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红十字会的“重建家庭联系培训班”,把这项工作深入开展下去,帮助更多人。

        (本报北京3月22日电 本报记者 田雅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