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小伙史蒂文是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的外籍教师,今年是他在华工作、生活的第四个年头。时间虽然不长,他已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史蒂文说,“我在英国认识了我现在的太太,一个美丽的中国女孩,我们完婚不久,她是我与中国结缘的‘媒人’。此外,中国日益发展,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更促使我义无反顾地来到中国。”
四年来,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史蒂文感到惊讶。“我初到北京昌平区工作时,那里远离市区,甚至有些荒凉,而现在,周边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成排楼房拔地而起,好多居民甚至还住上了二层的小洋楼,地铁的出现让出行变得简单方便。”谈及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史蒂文认为他们的“幸福指数”很高,“我很喜欢旅游,但我发现中国老百姓更爱旅游,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他们学会更好地享受生活。老百姓的钱袋子也鼓了,购买力大大提高,我发现我的中国朋友们几乎家家都有大屏幕的液晶电视,而我在英国的父亲直到最近才刚刚添置了一台。”
史蒂文在汇佳担任高中部的物理教师,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很有发言权。“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可以有机会接受教育,即使是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也不例外,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其国际地位与日俱增,中国政府发展教育更具有国际视野,注重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培养适应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而汇佳学校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1993年汇佳创建时仅仅有36名学生,学校发展到现在,已拥有从幼儿园到大学一万多名学生,教职员工1500多人。汇佳同中国社会一同成长,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的教育变得更加开放。”
“我十分赞同中国政府加强素质教育的理念,而且我发现中国学生的综合能力确实正在不断提高。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课本知识,懂得把课堂理论和生活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不断培育实践能力;他们学会独立工作,同时又兼具合作精神,在合作中不断提高沟通、表达能力;立足探究,善于思考,挖掘自身的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中国孩子极具同情心,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汇佳的学生们组建了一个爱心社,从身边平凡之事点滴之处做起,为生存中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奉献爱心。建社五年来,孩子们通过卖瓶子、举办拍卖会和义卖会等为贵州的贫困小学筹集了十几万元善款。这不仅仅是汇佳中西结合教育模式的成功,更是中国整体教育环境改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水平提高的最好例证。”
在中国生活多年,史蒂文对中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爱中国,我很喜欢这里的一切,即使远离我的祖国,我也不会犯‘思乡病’。我的父母来过中国两次,也同样深爱上了这片土地,他们现在经常会在当地社区和教堂充当讲解员,宣传美丽、富饶、文明的中国。我愿意永远留在中国!”(本报记者 杨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