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国务院委托,现将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去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极为复杂,各类自然灾害和重大挑战极为严峻。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巩固了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量效益明显改善。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8万亿元,增长10.3%,超过预期目标2.3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3%、12.2%和9.5%,超过预期目标0.3个、4个和0.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16万亿元,增长12.1%,超过预期目标4.1个百分点。煤电油气运等的运行调节和综合协调得到加强,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生活以及受灾地区、重大活动、重要时段的需求。全年国家财政收入8.3万亿元,增长21.3%,财政赤字比预算减少500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9.7%,新增人民币贷款7.95万亿元。企业效益继续提高,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8万亿元,同比增长49.4%。
(图表一)
内需持续扩大,增长的拉动力趋向协调。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取得积极成效,消费需求潜力进一步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超过预期目标3.3个百分点。全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7718万台,增长1.3倍。汽车销售1806万辆,增长32.4%。投资保持适度增长,结构进一步改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超过预期目标3.8个百分点。两年新增4万亿元投资计划圆满完成。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实施,为民间投资注入了新的活力,2010年民间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1.1%,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消费、投资、净出口为经济增长分别贡献了3.9个、5.6个和0.8个百分点。
(图表二)
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实行稳定价格与改善民生多措并举,做好粮、棉、肉、糖等重要商品的收储和投放工作;增加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品种,并将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收费公路;完善困难群众生活补助与物价变动的联动机制,减轻价格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停止和取消一批收费项目,降低一批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组织开展涉企收费、电力价格、农产品价格等专项整治和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专项行动,营造有序的价格和市场环境。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3%,基本实现调控目标。
(二)农业基础得到加强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增产。克服部分地区特大干旱、低温寡照、严重洪涝等灾害影响,全年粮食产量54641万吨,比上年增加1559万吨,增长2.9%,实现了连续7年增产。油料产量3239万吨,增长2.7%。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全年肉类总产量7925万吨,增长3.6%;水产品产量5366万吨,增长4.9%。受部分地区气候条件不利、种植面积减少等因素影响,棉花产量597万吨,下降6.3%;糖料产量12045万吨,下降1.9%。
(图表三)
强农惠农政策有效实施。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857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用于农业和农村建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1928亿元,占全部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比重达到49%。耕地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国整治土地130多万公顷,新增耕地30多万公顷。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全面实施,棉油糖基地、植保工程、动物防疫体系、种养业良种工程得到加强。制定并实施了加强中小水利设施建设、促进农业机械化、保障蔬菜生产供应等方面政策。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第二轮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启动实施。支持建设了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粮油仓储、农产品冷链物流等流通基础设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比2009年平均提高3元和6元,大豆、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化肥供应较为充足。对种粮农民实行“四项补贴”的规模达到1226亿元。
(图表四)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2010年,解决了6186万农村居民和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71.3%。新增农村电网线路30万公里。乡镇、建制村的油路通畅率分别达到96%和81%。支持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1343处,全国新增沼气用户50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120万户,完成计划目标。新建万村千乡农家店10万家,农村连锁经营网络初步形成。
(图表五)
(三)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与973、863、支撑计划顺利实施,上海光源、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重大科学工程建成并通过验收,中科院知识创新三期工程基本完成,数字电视、下一代互联网等50个国家工程中心、3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在企业设立的5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高世代液晶显示面板、大规模集成电路、支线飞机等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大型飞机研制取得新进展。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3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550家,创新型试点城市45个。自主研发的高效能计算机“天河一号”运算速度跃居世界第一。
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6%,提高8.9个百分点。集成电路、电子元件、微型计算机设备、移动通信手持机等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7.4%、30.1%、35%和46.4%;软件销售收入1.3万亿元,增长30%。技术市场交易额突破3000亿元。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颁布实施,现代中药等7个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积极推进,新建了18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设立了13只创业投资基金。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重点行业调整振兴规划进一步实施,安排200亿元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了5051个技术改造项目。首钢搬迁顺利完成,鞍钢与攀钢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颁布实施。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全面完成。火电、炼钢、炼铁、水泥、平板玻璃、造纸等行业分别淘汰落后产能1210万千瓦、931万吨、4000万吨、11619万吨、1105万重箱和472万吨,超过计划目标210万千瓦、331万吨、1500万吨、6619万吨、505万重箱和419万吨。
服务业稳定发展。启动了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运用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发展,颁布实施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2010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比重达到34.8%,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
(图表六)
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保障能力提升。全国铁路营业里程9.1万公里,增加4986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398万公里,增加12万公里;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1万公里,增加500公里,沿海港口深水泊位1774个,新增125个;民用运输机场通航175个,新增9个。光缆线路长度995万公里,增加166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1.88亿个,增加4924万个。能源重点项目、能源基地和储运设施建设得到加强。13个大型煤炭基地已有11个产能达到亿吨,一批清洁能源项目竣工投产,石油储备二期项目加快建设,西电东送工程北、中、南通道的总输送能力超过7800万千瓦。全年原煤产量32.4亿吨,增长8.9%;原油产量2.03亿吨,增长7.1%;天然气产量967.6亿立方米,增长13.5%;发电量42065亿千瓦小时,增长13.2%。
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向纵深推进,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实施。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顺利出台,推进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以及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发展的意见颁布实施,重庆两江新区批准设立。新开工建设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23项,投资总规模6822亿元。对东北地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扶持东北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制定出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全面落实,“三基地、一枢纽”建设步伐加快,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出台,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太原城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取得新进展。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自主创新积极推进,深圳等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规划颁布实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开始启动。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10年,安排中央以工代赈投资55亿元和易地扶贫搬迁试点资金20亿元,易地扶贫搬迁人口87万人,超过计划目标11万人,又有90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基本完成计划目标。
(四)节能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成效明显
节能减排目标基本实现。2010年,用于节能减排方面的中央预算内投资333亿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51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倍和73%。积极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形成节能能力3310万吨标准煤。大力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高效节能空调近3000万台、节能汽车100多万辆、高效照明产品1.6亿只。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启动实施。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支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年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900万立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6.8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6.9%和72.5%,比上年提高1.6个和1.2个百分点。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01%,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1.32%和3.0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9.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2个百分点。过去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06%,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14.29%和12.4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6.7%,基本或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图表七)
(图表八)
生态环境保护迈出新步伐。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进一步巩固,天然林资源保护一期工程全面完成,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恢复。2010年,全国新增造林面积592万公顷,实施退牧还草666.7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万平方公里。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颁布实施,“三河三湖”、黄河中上游、三峡库区及上游、渤海、松花江、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等重点流域污染治理积极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全面实施。
(图表九)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国家方案得到有效实施,低碳技术创新积极推进,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成功举办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天津会议,积极开展和参与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五)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农村改革方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序开展,80%以上的集体林确权到户,国有林场林区改革试点、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企业改革方面,中央企业及其下属企业改制面超过70%,规范董事会试点扩大到32家。电力、邮政、市政公用事业等改革取得新进展。多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颁布实施。(下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