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16日电(记者冯蕾)去年长达近20天的京藏高速公路大堵车至今让很多人心有余悸。如今,尽管北京、河北、内蒙古多次联合治理,拥堵状况有所好转,但随着交通流量不断增加,京藏高速公路的压力难以得到彻底缓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堵车,在治标的同时,治本之策又是什么?
据了解,目前,交通运输部已经与公安部和沿线各省份建立协调机制,成立了应急指挥部门,加大了交通疏导力度;同时,正协调北京、天津、河北,加快北京大外环的道路建设;110国道二级改一级也在紧张进行中。
在寻求破解城市交通拥堵之道的同时,人们注意到,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一些大城市间和沿海城市周边的交通拥堵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要彻底根除问题,只有‘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表示。我们国家的交通运输系统跟发达国家比,存在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各种运输方式的网络效益不高,公路网、水路网、航空网,都是从单一的角度形成系统,但是综合起来效益不高。当前交通运输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综合运输体系的推进来解决。李盛林强调,“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也是“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的“主攻方向”。
刚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将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其中,包括完善区际交通网络,加快城际快速网络,加强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城市公共交通的有机衔接,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等具体内容。
此外,细心的人也注意到,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大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1年要“加快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之后修改后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这句话中增加了“经济”二字,即“加快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这一词之增,是为了体现对综合运输体系的‘全面要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刘武说,将“经济”二字加入其中意义深远。比如,一批货通过远洋运到港口,通过公路到火车站,最后由铁路送达目的地。过程越多,耗费的人力、物力越多。如果自火车站可以直达港口,可节约大量成本,也体现了“经济”二字的意义。
据了解,近年来各地在建设综合运输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去年启用,该枢纽综合考虑多种运输方式衔接,集航空、高铁、城铁、高速公路、磁浮、地铁、公交等“轨、路、空”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
广州规划部门正在研究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轨道交通与空中交通的换乘。
此外,交通规划专家表示,当前各地都有自己的交通规划,但如何把城市与城市、省与省之间的交通规划做好还需要更高层次的统筹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