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军区“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某通信团干部赵辉,这些年完成从一名地方大学生向优秀指挥员的嬗变,书写出一份完美答卷: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被总部评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并光荣当选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从“一败涂地”中奋起
当兵结束,肩上的红牌换成中尉军衔,赵辉接受参加军里通信尖子比武的挑战——他需要一场胜利证明自己。不料,6个课目下来,赵辉一败涂地。这场失利,促使他反思:技不如人,说到底,是心没落在立足的岗位上。从此,他从整内务、走队列等当兵基本技能练起,嬗变成一名真正的军人。
这年8月,连队接到一套新装备。集团军要求,新装备必须一个月内形成战斗力,并投入随后的演习。军人的热血涌上赵辉心头。他主动请缨,要求领衔攻关。在他的带领下,仅3天就掌握装备性能和基本操作,7天就实现新老装备的综合组网,15天就跟随部队组织战术应用。1个月后,这套新装备在演习中发挥关键作用。演习结束,赵辉荣立三等功。
和自己“过不去”
当初,赵辉与其他地方大学生并无两样,军事素质是他的弱项。第一次参加连队的5公里越野,他是全连的“老末”;走上装备车,各种复杂的操作流程让他手忙脚乱。
一些同是地方大学生的战友劝他:军事训练不是我们的强项,过得去就行。地方大学生最适合搞政治工作,基础好、上手快、发展好。但赵辉偏偏和自己“过不去”。为了闯过“体能关”,他每天在小腿上绑着2公斤重的沙袋越野,小腿上的汗毛硬是给沙袋磨光;他还给自己规定五个“一百”的任务,每天俯卧撑、仰卧起坐……经常练得肌肉酸痛下不了床。然而,在赵辉眼里,体能只是军人的入门素质。为了胜任岗位需要,他拜全连官兵为师,把所有装备运用手册全找出来,一本一本啃,一件装备一件装备学,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凭着这种拼命精神,赵辉很快在团队冒了尖。10多次参加军区、集团军组织的比武竞赛,5次夺得第一。他还把培养骨干、依靠骨干、用好骨干,作为搞好基层军事训练的抓手,所带连队年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有21项训练成果被推广。
从“善考”到“善战”
那年,上级组织通信兵基础课目考核,赵辉带领连队取得单项和总评优秀的好成绩。他曾不无自豪地说:“我带的兵,个个都经得起考、经得起比。”然而令他尴尬的是,在集团军演练中,10多种通信要素,连队仅有2种勉强能“通”。
考场优秀,缘何在“战场”丢丑?赵辉汲取教训,盯紧现代战场锤炼部队。2008年,赵辉任电子对抗营指挥室主任。他建议组建“蓝军”分队,加大对抗性训练。在真刀真枪对抗中,部队研练出“多路迂回,以骗抗扰”、“综合组网,以备抗扰”等许多实在管用的新战法。而今他们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实兵演练,令人耳目一新:过去,中军帐内光卫星、接力、有线等各种电话就若干部,型号各异、号码众多、位数不一,指挥十分不便。如今,一部电话就集成所有手段;过去,开设一个战役级的通信枢纽,拉拉杂杂好几十台车,机动性、隐蔽性差,与野外作战的要求不适应。如今,只需数台车全部搞定。这项颇具革命性的攻关成果,正是赵辉带领20多名骨干半年内攻克的。(本报通讯员 何计灵 罗 任 张科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