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14日 星期一

    “每个人幸福指数提高了,社会也就和谐安定了”

    ——潘贵玉委员谈流动人口的心理归属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14日 06版)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潘贵玉委员,早年在湖南当中学老师,一直以来关注家庭、社会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记者:您今年的提案是《关注流动人口的心理归属感,提高流动人口的幸福指数》?

        潘贵玉:是的。2010年,我的提案是《建议实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今年,我的提案与家庭密切相关,青少年群体也囊括其中。数据显示,外出务工迁徙的趋势正由个体方式转向家庭化。1982年至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数量由657万上升至2.11亿人,流动人口的子女中,70.2%随父母流动。流动人口在进入城市后,面临着城市适应性和融合性的问题。

        记者:为写这个提案,您调查了多少地方?

        潘贵玉:去年,我和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一起在全国14个城市进行了社会调查。调查发现,对外来工来说,其城市和文化认同感,户口因素不是首要的,影响他们对所在城市文化认同心理的重要因素是家庭状况。孩子在身边,他们的幸福指数、城市文化认同感就明显提高。因此,建议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不仅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本人的问题,还要给他们的孩子在住房、入托、入学和医疗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服务。每个人的幸福指数提高了,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安定。(本报记者 梁若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