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10日 星期四

    一项改革救活一个剧种

    《 光明日报 》( 2011年03月10日   16 版)
    大型秦腔现代戏《柳河湾的新娘》剧照

        贾平凹(著名作家):

        秦腔是陕西人的象征

        秦腔号称大秦之腔,就是秦人说话的那种发音。从字面上看,就是秦人发出的一种声音。秦腔这个剧种很特别,是高亢激昂的,外地人要看秦腔,猛的一听,会觉得有点像是在“吼叫”,有震耳欲聋的效果,会感觉特别过瘾,是一种直白的渲泄。实际上,秦腔除了慷慨激昂的旋律,也有婉约的东西,有细腻的感觉。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看秦腔的情景,与现在的年轻人看明星演唱会一样,特别痴迷特别疯狂,也要等着演出完了去“追星”。现在,秦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但是,无论怎么改变我依然认为它是陕西的象征。

        听秦腔看秦腔,就能感受到陕西人的性格。性硬、性刚,很刚烈,有时也过于固执。古书上说是因为地处高寒,人容易有一种坚韧、忍耐性,容易圣贤,但也容易颓废。这和南方文化差异很大,陕西人一般都质朴、厚道,特别执著。陕西女孩子喜欢穿大红大绿,特别鲜艳的颜色,陕西人喜欢吃辣和酸的东西,陕西人烙大饼子锅盔,揣在怀里,就着热汤,掰开泡着吃,不像南方要炒菜、淘米、占的时间多,我想,这肯定便于行军打仗,这样的习惯,这样的个性也帮助了大秦统一天下。看秦腔能了解陕西人,看秦腔就能深切的感受陕西文化。

        看到3D电影的人不少,但是你看过4D的秦腔吗。《梦回长安》让传统的秦腔艺术在现代灯光、舞美、音响的神奇效果下被推向极致:汹涌澎湃的黄河扑面而来,透过翻腾的波浪,整齐高亢的秦腔气势如虹。超大的LED显示屏仿佛一道流动的彩色水幕,根据不同的剧情展示出不同的影像:轩辕始祖、兵马俑阵、西周青铜鼎、连天飞雪、漫天荷花瓣儿,观众们被震撼了,一阵紧密的锣鼓点才让观众想起,要按照戏曲的规矩叫上一声“好”!

        从成天没戏演到天天忙演出

        上演《梦回长安》的易俗大剧院,在曲江新区管委会接手之前,和陕西所有的秦腔剧团一样只能到农村演出,陕西最好的秦腔板胡师傅工资一个月不过800多块,一家人挤在一间10几平米的小房子里,买房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演员们更是无戏可演,正规团最大的事就是拿政府补贴排演一出大戏,完成演出任务后,或刀枪入库,或盼着哪个村庄有庆典,能去赶个场儿。秦腔只有在张艺谋导演的大型活动的开幕演出上偶尔闪亮登场一下。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春风下,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国第一批文化改革试点的艺术院团,从剧团合并,划归西安曲江新区市场运作,再到公司挂牌,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西安秦腔剧院在短暂的18天时间内完成了事业单位转企的体制改革,成为创造全国院团改革的排头兵,充分体现了秦腔剧院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进性和代表性。

        经过改革,演员们从成天没戏演到天天忙演出,收入提高了,积极性也上去了,形成了良性循环。在这样的环境下,西安秦腔剧院先后推出了大型秦腔《柳河湾的新娘》以及大型秦腔交响诗画《梦回长安》,前者惊艳了第四届秦腔艺术节,获得了包括“五个一工程奖”在内的几项大奖,后者最高票价卖出了1000多元,首演15天,场场爆满,如今,该演出成为了最受西安游客欢迎的演出,数百场演出,长演不衰。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促动下,西安秦腔剧院先后推出了大型秦腔音乐剧《杨贵妃》、大型秦腔现代戏《秦腔》、大型秦腔历史剧《七步诗》、新编秦腔历史剧《大明宫》等重大剧目,获得了口碑和高票房的双丰收。在大唐芙蓉园中长年演出的《梦回大唐》已连续上演了1500多场,也实现了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创新剧目让古韵新生

        大型秦腔现代戏《柳河湾的新娘》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背景,以一个女人的婚姻为切入点,以家庭矛盾为情节展开,艺术地反映了陕西女人质朴、善良、执著的性格,信守承诺的品质,从侧面反映了关中军和日寇斗争的惨烈和陕西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为党、为革命所作出的贡献。

        2008年,《柳河湾的新娘》刚排演出来,就带着陕西人民的殷切希望参加了第四届秦腔艺术节,独揽了六项大奖;在第五届陕西省艺术节上又获得了“优秀剧目奖”,被选调晋京参加“文化体制改革试点院团优秀剧目展演”获得了热烈欢迎。该剧还为陕西省拿回了“五个一工程奖”,成为秦腔创新剧目的典范。专家们评价说,这出现代戏,让古韵新生,是秦腔现代化最好的宣传。

        一位青年观众说,“以前对秦腔的印象就是布景单调、情节平淡、看了《柳河湾的新娘》很震惊,秦腔能有这样的舞台设计、能有这样扣人心弦的故事、能有这样凄美的歌唱,不知不觉就跟着人物走了!”

        一位老年观众说,“易俗社不愧为百年老社,易俗大剧院不愧为改革的典型,这样的演出能代表秦腔的水平,看了觉得热血沸腾。”

        以《柳河湾的新娘》为代表的秦腔新创剧目是院团改革的丰硕成果。主创们说,以前是没钱排戏,没人看戏,一身的功夫没处使,现在环境这么好,一定要创作出精品力作。

        在创新的思路下,大型秦腔现代戏《白鹿原》以陕西方言为基准、充分将秦腔的精彩曲牌和旋律与人物、情节完美融合,通过民乐和交响乐联姻的创作,使该剧的声腔艺术和音乐效果展现出了大秦之魂的慷慨激昂,该剧即将演出;大型秦腔戏曲电影《寒窑》也邀约了国内著名导演、演员,以“大场景、大制作、新手法”的拍摄思路,国际化的制作水准用原汁原味的秦腔来体现王宝钏18年苦守寒窑,忠于爱情的故事,非常令人期待。

        普及和保护让西安天天有秦腔

        为古老的秦腔艺术注入新鲜的血液,是这几年陕西政府认真做的文化大事之一。为此,曲江管委会拨出专款800万元用于秦腔优秀剧本的收集、整理。曲江新区管委会主管文化产业的副主任李元介绍说,很多优秀的秦腔唱段都是靠艺人们口口相传,很多面临失传的危机,此次整理,及时抢救了600多个剧目,使之完整保存下来,这样的工作将对秦腔艺术的传承和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

        如今,在西安,秦腔越来越普及。易俗大剧院的茶座,飘荡着奶油瓜子的香气,年轻白领们也喜欢成群结队的到这里边听戏边休闲;秦腔小剧场也越来越多,以现代生活为内容的创新剧目近距离的和观众交流,获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在西安,老百姓不仅在剧院看秦腔大戏,还能在广场感受秦腔的魅力。广场公益演出观众通常超过万人,演员和观众一起唱起秦腔著名唱段,气氛十分热烈,观众们称,这是陕西人发出的“秦腔复兴宣言”。

        普及加保护让西安天天有秦腔。为此,西安秦腔艺术剧院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携手组织了“西安天天有秦腔”文化惠民工程,曲江新区提供了200多万元的资金扶持。近两年来,西安秦腔艺术剧院坚持送戏下乡,从2009年起,曲江新区给每场下乡演出提供补贴6000元,秦腔专业演员的精湛演出,成为了陕西农村观众最大的文化享受。而秦腔博物馆、秦腔一条街更成为人们感受陕西文化的最佳去处。

        秦腔的一声吼,就像是战场上的号角一样催人奋进,就像是亲人的呼唤给人温暖。所有西安的建设项目工地都时常响起高亢的秦腔。“5·12”汶川地震、抗旱救灾,秦腔的专场慰问演出每一次都获得极大的成功,成为鼓舞人的精神力量。

        本报记者 李春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