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市流动人口的人员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原来的“单身出行”变为“举家出动”,这种变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流动人口中儿童数量剧增。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目前全国进城务工的外来人员已突破1.5亿,全国现有随外来人员迁入城市的子女约2000万人,而且以6—15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为主。3月3日,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葛剑平委员给记者展示《保障在京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提案,其中,丰富的各类数据,还配了图表。
流动儿童大量涌入城市,带来的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上学,但是庞大的入学群体又使城市现有的公办学校很难容纳。以北京为例,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务工子女由2000年的9万余人迅速增加到目前的41万余人。农民工子女进公办学校不容易,而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又相对较差。根据对北京40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及222名教师的调查发现,95%的教师没有配备电脑,只有4%的教师运用过多媒体进行教学。28%的学校没有图书室,70%的学校没有实验室。去过不少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葛剑平委员感慨道:“孩子们的上学环境需要大力改善。”
葛剑平委员提出,在当前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教育公平显得尤为重要。立足于城市社会和谐稳定和城市居民素质的提升,解决流动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必然成为流入地政府的职责与使命。因此,有关部门必须有所作为:改革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经费负担方式,尽早将其纳入财政支持范围;由教育、人口、规划和建设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深入调查,绘制包括流动儿童在内的北京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分布图和学校分布图,在学校严重不足的地区,建设一批公办学校;还要简化公办学校接收流动儿童的流程,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改造和管理,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片教育的蓝天。(本报记者 户华为 曲一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