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郑新立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 辜胜阻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大石桥市青花峪村党委书记 王守彬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杨亮 吴娜
“‘十一五’这五年啊,我们国家走得真是极不平凡!”一说起过去五年的变化,辽宁省大石桥市青花峪村党委书记、营口青花集团董事长王守彬代表连说“非常了不起!非常了不起!”而对于两位以宏观经济研究见长的全国人大代表郑新立和辜胜阻来说,这五年在他们眼里是转型、是考验,是脱胎换骨,是砥砺前行。
破浪前行的征途
记者:对过去的五年,如何看?
王守彬:过去的五年,我们的国家是在不平凡中度过的。还记得2008年金融海啸,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到了。我们受到的冲击很强烈,但政府的措施很得力,大概经历了一年左右的调整,经济增长就很快恢复了。青花集团还在上海、江苏等地开设了分厂,过去五年销售收益翻了一番,产量翻了一番。近年出国时,我经常会被外国同行问到这方面问题,对我们企业生产的恢复速度,他们感到很惊奇。
郑新立:“十一五”期间,我国积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破浪前行,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采取及时措施,使经济成功走出“V”型反转。2006—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2%,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2010年,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十一五”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面对复杂形势的高超决策艺术,证明了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坚韧的应变能力。
改善民生的诗篇
记者:“十一五”时期,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战胜了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还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五年,有什么成功经验值得我们铭记?
王守彬:在我们村1400口人中,大部分村民在企业有股份,在上班拿工资的同时都可以分红。五年来,村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均收入和可支配收入都有很大增长。如今的青花峪“吃水自动来,污水地下排,车行柏油路,人在楼里住”。村里有文化中心、老人活动中心、艺术团、卫生院,还经常开展文艺晚会、运动会等,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很丰富。
辜胜阻: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加,2010年达到29748元;同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909元。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表示,中国增加居民收入的经验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
郑新立:在这些年扩大内需中,有一部分资金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主要解决城市棚户区和林区、牧区、煤矿塌陷区的居民住宅,使他们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件事情深得民心。“十一五”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就要坚持科学发展、改善民生。
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记者:过去五年的实践,对走好“十二五”的路,有何启示?
王守彬:过去的五年,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五年,众多积累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相信,国家的前程一定是灿烂辉煌的。
辜胜阻:现在,我们的经济规模已是世界第二,增长速度也很快。但当前经济中面临许多两难问题,比如,既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又要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既要提高劳动者收入,又要防止短期内企业生产成本增长过快影响企业发展;既要利用资源价格改革引导企业节能减排,又要运用财政政策提高低收入者物价承受能力;既要利用人民币汇率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又要切实关注出口企业生存状况,为其提供调整过渡期;既要积极稳定物价、管理好通胀预期,又要防止经济过快下行甚至出现“二次探底”。因此,怎么在这些两难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期间,我们需着力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我们应当有充分的信心。因为,“十一五”期间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只要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就一定可以攻坚克难,实现预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