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02日 星期三

    从艺考“硬件”看人才选拔

    刘巽达 《 光明日报 》( 2011年03月02日   02 版)

        人不可貌相,这是一句俗语,朴实而真切。但在当今的“艺考”标准中,这一点似乎被忘却了。一位著名艺术院校的招生老师告诉笔者,她最近参与主持“艺考”,数次遭遇很纠结的场景:有的考生长相“硬件”不合“规定要求”,但是某方面很有天赋,才华初露。按照评分标准,她不得不注明“大小眼”、“招风耳”之类的“硬件不合格”特征,然后不管该考生多么优秀,只好说抱歉了。

        仅仅因为长相问题,就必须被挡在艺术院校门外?问了从美国百老汇学成归来的艺术家,他们不约而同地感到匪夷所思:艺术才能是第一要素,未来的演出,需要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有时候“丑星”的天地可能更广阔,因为他们更接近普通人。这应该是常识啊。为什么这样的常识,在我们这儿还需艰难地“寻求共识”?几十年不变的“评分标准”难道就不能变革一下?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导演姜文的故事。假如当年不是中戏张仁里老师的“竭力主张”,姜文的“招风耳”就会成为致命的“歪瓜裂枣”而惨遭淘汰,更何况,当时的形体老师和声乐老师都觉得姜文“差强人意”,而独具慧眼的张老师在姜文的朗诵里听出了幽默。张老师认为对演员来说,其他的缺憾可以弥补,但是幽默只能靠发现。你看看,一个好的伯乐是多么重要,否则,我们今天就缺了一位能“让子弹飞”的先锋影人。

        不惟“艺考”,前几年,有的美术博士乃至古籍研究博士,因为英语达不到规定标准,硬是毕不了业,惹得有的导师愤而辞职。这种不问目的只问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实在需要改革了。不由想到当年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过人之处:他始终坚持兼容并包主义,选聘教师不拘一格,只以能力学识为标准。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刘师培可以同时在北大任教,连著名的保皇党人辜鸿铭也被邀请来讲学;而鲁迅,按照现在的标准,差不多是一个只有中专文凭的大专肄业生;还有那个小学学历的沈从文,也在北大任教。这样的事情,要是按照现今“艺考”的选才标准,绝不可能发生。当年,蔡元培倡导的对“歪瓜裂枣”人才的兼容并包,酝酿成了一种巨大社会动力,对中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优秀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事关重大。人才从来都是千姿百态的,不可以貌取人,只要有用,就该善待。如果我们的教育体制、人才选拔体制不能适应“最大可能地善待人才”,就必须坚决改革。就眼下来说,不妨从善待长相特殊的人才入手,制定一系列好制度好方法,让人才真正焕发个人活力。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