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02日 星期三

    国家实力,教育水平来奠基

    《 光明日报 》( 2011年03月02日   06 版)
    沈阳砂山街第四小学两名小学生在上微机课。 新华社发(李雨泽摄)
    在海南定安思源学校,一名学生背着书包准备上课。 新华社记者 夏冠男摄
    3月1日,哈尔滨市延兴小学的学生们在室内举行的开学典礼上敬礼。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摄
    江西省安远县凤山乡井丘小学的孩子们在硬化好的水泥操场玩游戏。 新华社记者 周科摄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公布,今年我国将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予以优先保障。“一号工程”、“第一投资”、“第一财务”……这些频繁出现在地方政府文件里的词语,已成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和决心展示。

        “国也者,积民而成。”翻阅历史,在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奇迹的背后,不断重复着这样一个道理:国家实力依靠民众的教育水平来奠基。

        优先,从言语到行动

        镜头回放

        它们都有相同的名字——思源学校,但它们位于海南各地。来自贫困山区的上万名孩子在这里,享受着与城里的学生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这就是投入力度前所未有的“海南教育扶贫移民工程”。省政府对“移民”的学生免除所有学杂费,“移民”学生初中毕业后,还可直接在职业学校继续享受免费教育。

        教育,民生之基。寄于人们美好期望的各省市“教育施工图”已经陆续出台。优先思路清晰可见——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优先不是空话,如果真的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加以执行,那这会成为中国教育的‘质变期’。”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黄元河委员直言不讳,“怎么保证?得放在政府各项任务的前头,舍得花钱,花力气解决教育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委员们的话语中,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提高质量,将教育作为整体协调考虑,都成为优先发展之义。

        “教育不是立竿见影的,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产生明显的飞跃,但又是等不起的,这就需要超前设计。”在中国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郭传杰委员看来,这时,政府作为就更为凸显。

        教师,从留住到准入

        镜头回放

        苏跃是北京师范大学首批免费师范生,还未正式工作,苏跃的名声就已在西安曲江一中传开。刚刚成立一年的中学居然签约到了一名北京名校毕业生,也让附近的居民开心不已,他们盼望着有越来越多的好教师走进学校,也就不必不惜代价“择校”了。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是教师,合理配置优质资源的核心还是教师……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显而易见。“择校风”、“辅导热”背后,是民众对好学校、好教师的追求。

        “改变择校问题不能期待名校办分校和名师流动。”针对当前一些省市的做法,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委员认为,只有大量优质的教师队伍,才能撑起惠及大众的优质教育。

        “单靠经费投入‘堆’不出一所好学校。”黄元河委员态度鲜明。

        如今,新的农村教师队伍不断充实:全国18.5万特岗教师来到中西部所属县的众多学校;今年即将走上岗位的1万多名首届免费师范生将奔赴新疆、西藏、甘肃、青海……

        原有师资不断提升: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的国培计划,对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保证每五年接受一轮培训。

        欣喜之余,代表委员不约而同谈到同一个问题:能否吸引大量优秀人才长期从教是关键所在。中央教科所研究员龚亚夫委员提议:“越是条件艰苦的地区,教师待遇应该越高。在市场经济,双向选择的背景下,除了要求教师们有崇高的职业素养,待遇上还应该制度化地给予大幅度倾斜。”

        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格局中,教师队伍的战略地位也在一步步在推进。

        钟秉林委员建议,“我们还应该反思师范生的培养规格和要求,对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育实践各方面进行及时调整、优化,使毕业生适应能力、竞争能力更强一些。”

        改革,从思考到突破

        镜头回放

        历经近4年的筹备孕育,千呼万唤的南方科技大学终于破茧而出。2月27日上午8时45分,来自江苏徐州的汪常玉递交录取通知书,他成为南科大创办后第一名正式报到的新生。南科大创办以来,进行了“去行政化”、“教授治校”、“自主招生”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中国大学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改革”。

        2010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一纸《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揭开了新一轮教改序幕。接连20余天,一系列教育改革试点方案密集出台:从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从职业教育构建现代体系到高等教育提高办学质量,覆盖完整教育体系、包含10大改革任务、30多个实施目标的12批教改试点方案陆续出台。

        这是前所未有的魄力和决心。身处“深水区”,教育改革终于踏上破冰之旅。

        2月24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再次表示:“按照统筹设计、试点先行原则,从国家、省级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各地各校三个层面推进,不断将改革引向深入。”

        “改革,是回归到对教育的尊重。”直言的郭传杰委员表示,“对办学模式的改革试点,很重要的一点是,再不能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的学校。”

        “有份对企业的分析表明,职工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劳动生产率就会上升17%。”电话那端,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委员展示的数据让人深思又期待,“假如亿万劳动者教育年限、学习质量同步提升,这不仅是每个人的幸福之源,而且也是国家前行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果真如此,我们就会迎来‘凤凰涅槃’。”(本报记者 靳晓燕 刘 茜 李玉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