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01日 星期二

    “一切为了祖国”

    ——记空降兵某部教导员杜志辉

    《 光明日报 》( 2011年03月01日   10 版)

        担任空降兵“猎人”学校总教头,培训出30多名“特战尖兵”;在土耳其海军水下特种部队扬威,获得象征SAS(水下防御专业)最高荣誉的蛙人勋章——空降兵某部教导员杜志辉,用科学精神锻造出一支“特战尖刀”。为此,他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空军“十大杰出青年”。

        “他带兵真有道道儿”

        杜志辉,中等个头,黑红脸膛,虎背熊腰;往下一坐,椅子“嘎叭嘎叭”直响——他曾是国家一级散打运动员。

        “瞧你这模样,不愁‘镇’不住兵。”见到他的人都这么说。

        “带兵可不能凭拳头。”杜志辉说。“如今的兵,有两大特点:一是见多识广;二是自主意识强。带现代的兵,就要有现代意识,要讲科学。”

        杜志辉认真钻研《行为科学概述》,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他说:“带兵要摸透兵的思想;从他干什么,弄清他想什么。”

        战士杨小龙参加空军组织的“猎人”集训,面对一个又一个艰苦的训练课目,他退缩了。一天,正进行20公里奔袭训练,杨小龙把背包一扔:“我不干了!”

        “听我口令,跑步,走!”杜志辉命令。还真灵,杨小龙跑了起来。“这小子,你越劝事越大,你使劲‘激’他一下,他反倒清醒点。”杜志辉解释。

        “杜志辉带兵真有道道儿!”多年的搭档、营长冷八明告诉记者:他能根据每个战士的体质、心理、个性等特点,进行科学编组,让大家性格相融,提高练兵积极性;他善于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引导官兵昂扬向上……他着眼拓展官兵视野,增强忧患意识,开展每周新闻回顾与点评,关注时事、讨论热点、眼光向外;举办“使命在召唤”演讲比赛,组织“精武尖兵”评比活动,强化官兵素质,连队建设蒸蒸日上。

        特种侦察独树一帜

        2002年6月,杜志辉从武汉体院特招入伍。

        “学生官”杜志辉,军事技能是一块短板。“武艺不练精,说话没人听。”杜志辉说。为“获得指挥员通行证”,他第一个报名参加空降兵组织的爱尔纳国际侦察兵比武集训。集训历时300余天,从大别山到五指山、长白山,横跨中原、华南、东北三省20多个县市,南征北战50余万公里,人均奔袭6000多公里。他们在雨雪风沙等恶劣天气中进行了机动、作战、生存等13类57个课目的训练,几乎涵盖了侦察兵的所有内容。这次集训,杜志辉虽然没能出国参赛,却获得特种兵生涯最丰厚的“原始积累”,得到成为一名优秀特种兵最需要的东西。

        近几年,他深入学习外军思想、武器装备等,着力探索新的练兵之道。他的军事地形学、战场英语等20多个课目项项优秀;开创的水上吊装、直升机悬停单环节下降、连贯阶梯爆破等训练科目,为特种部队训练趟出新路子;创造的口袋阵、虚张声势、声东击西等10多套凶狠战法,在特种侦察中独树一帜。2010年4月,空军首次组织“猎人”集训,杜志辉担任这支队伍的指导员兼体能教官。他编写了“狙击手培训教材”、“定向潜水教材”等10万余字的教材,训练30多名集训队员,个个上天能伞降机降,下水能操舟潜水,陆上能百步穿杨。

        “你是最棒的”

        2008年4月,杜志辉通过军事技能考核、语言培训等一道道关卡,从全军数百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的中国军人赴土耳其SAS受训。

        开训当天,杜志辉就体验到什么是“残酷”。凌晨2点,正在睡梦中的队员被一盆凉水浇醒,夹杂着教官大声的呵斥,杜志辉和队友们只穿着内裤就跑了出去。一会儿匍匐前行,一会儿冲刺奔跑,一会儿被赶下大海。两个多小时后,当他们精疲力竭地躺在沙滩上时,教员又冲他们喊起来:“每人200个俯卧撑!”有学员受不了,大声抗议:“这是侮辱我们的尊严!”教官厉声训斥:“在这里,唯一的尊严就是坚持,取得胜利!”

        受训之前,土军方与我驻土武官处专门为杜志辉签订了一份书面协议:“如果在训练中意外伤亡,土方概不负责。”这份协议是对“高龄”队员的特殊“关照”。当时,基地规定只招收26岁以下队员,而杜志辉已经30岁,是基地来自8个国家24名学员中的“老大”。

        20公里长途奔袭,经常在乱石、荆棘和壕沟间穿行;圆木训练,教官坐在重达600斤的圆木上,四人一组做推、扛、举等各种训练,一口气要做上十几组,常常累得直不起腰来;陆地上练习打脚蹼,光背躺在高达四五十摄氏度的沙滩上,每个人都晒成黑人。“地狱式”训练,考验着杜志辉的体力与毅力。

        “一切为了祖国!”基地半山腰,用土耳其语写就的这条标语,时时激励着杜志辉。

        过“生死关”,是每个SAS队员必经的训练,它包括海上13公里打脚蹼泅渡和陆上23公里长途奔袭,对人的生理极限是个极大挑战。杜志辉踩着烈日炙烤得滚烫的石子,第一个冲向终点。教官少有地竖起大拇指:“杜,你是年龄最大的,也是最棒的!”

        在SAS随处可见这样一句话:“En kolay gün bugün”,意思是“最容易的是今天”。的确,在这个炼狱里,人们永远不知道明天降临的会是什么。经过354个日日夜夜,有2名学员因疲劳性骨折而抱憾退学,有6名学员跟不上训练而淘汰出局。而杜志辉在SAS的近百次考核中,理论科目和技能操作多次获得满分,所有射击科目都名列第一,在同期队员中总成绩排名第一。毕业典礼上,塔世上校为他佩戴上象征基地最高荣誉的蛙人勋章、排除爆炸物勋章和SAS戒指。他由衷地说:“杜,你是受训外国学员中最优秀的!” (照片为资料照片) (本报特约记者 李国文 通讯员 郭洪波 张一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