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01日 星期二

    世界最大的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竣工

    《复兴之路》揭开新国博面纱

    《 光明日报 》( 2011年03月01日   09 版)
    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将于3月1日起在国家博物馆新馆复展。图为2月28日,两名工作人员走过《开国大典》模型展区。新华社记者 汪永基摄

        本报北京2月28日电(记者李韵)《复兴之路》大型展览3月1日起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展,这意味着历时4年多的国博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

        2007年3月动工,2010年底竣工,2011年3月恢复开放,国博改扩建工程从立项批复、完成深化设计到工程施工,再到全面竣工,都是在国家“十一五”规划期间完成的,是党和政府在“十一五”时期推出的一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改扩建完成后的国博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原来面积的3倍,成为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1959年10月,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作为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建成,但是受到当时经济条件的制约,它们与遥遥相对的人民大会堂在建筑体量上相差甚远。此次改扩建充分考虑到原建筑在人们脑海中形成的特定印象,在方案设计时非常注重与原建筑风格的一致性,新老建筑形成有机结合。 

        观众从博物馆的正门即西门进入,就到了“西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著名雕塑家曾成钢先生用砂岩创作的大型浮雕《愚公移山》,长36米,高12米,这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室内石雕作品。

        站在西大厅中央,可以清楚地看到南北长330米的艺术走廊和由西大厅、中央大厅、东大厅串连而成的200米长的东西轴线。“两轴”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之美。抬头仰望,368个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藻井,起到了很好的装饰、采光、照明和通风的作用。搭配合理的电梯和楼梯,使观众可以方便有序地进入各个展厅参观,此外,各项功能服务区也将设置在此。 

        走上十级台阶的平台,就来到《愚公移山》巨幅石雕下方,透过7扇开启的铜门,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清晰可见。南北两侧的楼梯犹如敞开的臂膀,迎接八方来客,寓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博大与包容。 

        穿过西大厅,就来到了2000平方米的中央大厅。中央大厅南北两侧分布着4个装饰典雅的国宾厅,分别以木、砖、铜、石为装饰材料并依此命名。 

        整个建筑的东部二层是观众互动体验区,分影视、戏剧、音乐、美术、实验和制造六个门类,开发了数十种适合不同年龄和情趣观众需求的体验项目。

        拥有独立剧场和影院,是国博馆新馆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在地下一层区域有一个近800个座位的剧场,一个近300个座位的学术报告厅(兼作数码影院),以及一个600平方米的演播室。

        国博新馆展厅总面积达6.5万平方米,49个800—2000平方米的展厅均匀分布。新国博不仅有着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和功能设置,还为公众提供了大量高品位的历史和艺术类题材的展览和相关文化休闲服务。该馆将通过《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全面、艺术、形象地展示中华文明的历程和现代化建设成就;以《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中国古代书法绘画艺术》等专题展览的方式展示馆藏精品文物;以交流合作办展的方式展现中国各地的特色文物、重大考古发现和浓郁的民族、民俗文化;还将通过借展、交流展等多种方式展示国际间不同的文明类型和艺术创造。 

        作为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的第一个基本陈列,《复兴之路》展览3月1日复展。该展览曾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时展出过,是首次以陈列展览的方式全面展示中华民族近170年的苦难和辉煌。展览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

        在此次复展前,国博又对它进行了精心修改。比如,为了避免呆板和教科书式效果,代之以博物馆的特有手法生动展现历史,陈列除采用了大量珍贵文物、历史照片外,还立足于陈列主题的需要,以雕塑、油画、国画、场景、复原、沙盘、电动图表、模型、零距离触摸屏、电子翻书、高清全息投影等多种手段,突出对重点内容的表现,增强内容的表现力和视觉的冲击力。

        陈列以“以人为本”为理念,注重为观众提供优良服务。包括增加了观众的参与及互动项目,如:零距离触摸屏的设计,互感式电子翻书,及长征展区的感应地面设计等。同时,注意采用环保材料制作施工,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理念。 

        国博新馆实行基本陈列免费不免票的制度,《复兴之路》展3月1日—16日只接待团体观众参观,须提前2天电话预约并携带单位介绍信领门票。每天接待观众3000人次;3月17日开始,每天接待观众3000人次,观众凭个人有效证件现场换领门票。 

        据悉,继《复兴之路》后,国博还将在3月份陆续推出6个专题展,4月1日与德国三大博物馆合作的《启蒙的艺术》展开幕,4月28日还将推出《印加文明展》,争取在6月底前全面向公众开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