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28日 星期一

    在乡土世界里一路欢歌

    ——简评刘华的民间文化专题散文

    何 弘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28日   14 版)

        近来,刘华就古村古建、民间文化、民风民俗等内容出版了一系列专题散文。《灵魂的居所》,主要是对江西古村古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乡村的表情》,主要写民风民俗、民间文化;《百姓的祠堂》主要写乡村祠堂体现的宗族文化;《风水的村庄》聚焦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而《亲切的神灵》关注的则是民风民俗中所体现出来的宗教信仰。

        总体来说,刘华散文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深刻的思想价值、精到的艺术价值和自觉的精神价值。

        读刘华的散文,一个基本的感受就是可以广见闻,长知识。近年来,随着江西古村的不断“发现”,这里成为旅游热点,人们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为这里灵秀的古村、精美的古建及蕴含其中的丰厚历史文化所折服。但是,大多数人只不过是走马观花地浏览一番,对其文化内含很难有深入的理解。刘华的散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可以说为读者展开了一幅江西乡村的自然和历史人文画卷,是广泛了解、深入理解江西古村、古建和民间文化的优秀读本。

        读刘华的散文,一个重要的收获是能得到思想的启迪。刘华所做的并非仅仅是展示,他带领读者走过的其实是一次次发现之旅,让我们能通过那些极易被忽略的事件、物件的表象,理解江西文化、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实质。刘华的散文其实更像是思想随笔,蕴含了真知灼见,具有学术专著的思想内涵。充盈着思想的力量是刘华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他善于从文化、历史的角度来观照具体的事物,从司空见惯的事件、物件中发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使一些原本深奥、神秘、隐晦的历史文化现象能被读者很好地理解。

        读刘华的散文,一个明显的感觉是能得到艺术的享受。刘华的散文是用文学的方式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他总是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事实、道理中,从而给人以启发和感动。在他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作者对宝贵的文化传统消失甚至是被毁弃的疼痛。他的语言具有特别的韵律,不管是对仗排比的运用,还是平静的叙述语言,总是舒缓有致且毫不拖沓。他写景明净,叙事精到,抒情有度,而更多的则是他带有独白意味的述说。他表达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所思所想,即使在内心最为疼痛的时候,也没有大声的呼喊,只有轻声的细语,娓娓的述说。

        读刘华的散文,一个深切的体会是其高度的文化自觉。刘华对江西民间文化传统的述说、书写当然来自他对这种文化传统的认同与热爱,是“各美其美”的具体体现。同时,刘华没有陷入狭隘的文化自恋的泥淖中,在“各美其美”的同时,也能“美人之美”。比如对于韩国申遗成功的“江陵端午祭”,中国民间多有微词,刘华却从中看到了韩国人对文化传统的虔诚和恭敬,看到了他们对传承文化传统所做出的努力,并对此多有赞赏。而这样的境界正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基础。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自觉,刘华才会把江西民间文化传统的记忆、书写作为自己的责任,多年来坚持不懈,不断有作品问世;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他才会对古村、古建和文化传统之被毁坏有“难言之痛”;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难言之痛”,他的作品中才会有一种真实的情感充盈其中,让人感动;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感动的力量,他的作品才显示出了其文学价值。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