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24日 星期四

    大学生士兵为部队“增氧”

    促进部队人才建设推动部队文明进步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24日   02 版)

        “没有教授的水平,很难带好大学生士兵。我必须以更高的标准去提高自身素质。”

        北京大学在读大学生高明2005年底入伍至第二炮兵某基地当士兵,让这个基地不少带兵人有了紧迫感。高明所在营的教导员吴学军感慨地说了上面这番话。

        大学生士兵在部队成长成才的同时,也像“氧气”一样,增添了部队建设的活力。

        提升干部带兵水平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大学生士兵涌入部队,吴学军的感慨成为大多数带兵人的集体紧迫感。记者在第二炮兵某旅68名大学生士兵和76名带过大学生士兵的连队干部中展开了问卷调查。受调查者无一例外地表示:大学生士兵促使自己加强学习,并努力改进带兵管理方法。

        基地所属某旅发射二营营长史鹏对记者说:“为了带好这些大学生士兵,我们营专门挑了一些硕士连长、学士排长、大专班长来带他们,有意识地让他们接受一些适合大学生士兵的教育、训练和管理模式,而且,他们的到来,对我们全营干部骨干努力提升带兵能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前不久,基地某团勤务营教导员谢菲荣膺二炮“四会”优秀政治教员“十佳”,他把最大的一份功劳记在营里的9名大学生士兵身上,原因是这9名大学生士兵曾集体给他写信要求改进授课方式。谢菲回忆说,当时有些尴尬,但事后自己接受意见,将讨论式、互动式、开放式的授课方式引入课堂,受到官兵们的好评。

        促进部队人才建设

        “最早的一批大学生士兵是2005年来的,他们头顶着‘大学生士兵’的美丽光环,刚开始意气风发,但后来有一半选择了离开部队。”回想起这些,沈阳空军某师军务科长李涛遗憾地说,“有个姓杨的战士,我印象非常深刻。他机灵能干,下连时,部队安排他学车,后来,他选择了离开部队。类似学车这样的‘技术活’,在普通战士眼里很吃香,但对许多高学历士兵来说,并不能实现他们的军旅抱负。”

        大学生士兵最终的去留选择,引起师党委一班人的反思:究竟怎样才能使高学历战士安心基层、扎根军营?为此,这个师制定出《人才建设激励措施》、《技术骨干管理办法》等文件,把大学生士兵作为重中之重,逐人制定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阶段步骤、方式方法和责任分工,依托岗前培训,对大学生士兵特长及个人愿望深入调查摸底,对有特长、成绩突出的战士,专门进行考核,尽量把他们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上。

        师通信连程控光端一班只有5个战士,全部是大学生。在数百盏告警指示灯闪烁不定、线路复杂交错的光端机前,记者见到副班长、沈阳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高才生邓清。此时,他正忙于排除故障演练。“全班注意,现在全师对外通讯中断,五分钟之内务必排除故障!”随着上级一声令下,邓清带领几个战士迅即展开行动。只见他们手脚麻利、动作娴熟,万用表、光纤寻障仪、光功率计、误码仪等工具在他手中翻飞,比规定时间提前一分多钟排除故障。

        “我师装备的均是国产最新型战机,形势和任务把我们推向了军队转型建设的风口浪尖,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士兵,我深感荣幸。”邓清说。

        推动部队文明进步

        第二炮兵某基地新兵何廷飞向记者讲了自己所遭遇的尴尬。他说,自己所在部队班长要求,只要见了比自己军衔高的兵,都必须喊“班长好”。有一次,自己上厕所竟喊了10多次“班长好”。当时,何廷飞有些哭笑不得,他想,军人注重礼节礼貌无可厚非,但这样的做法是不是与条令条例不符呢?

        类似这种部队长期形成的与条令条例相悖的习惯做法,恰恰是民主意识强、富有主见的大学生士兵难以接受的。采访中,记者见识了某部勤务营一个敢说敢做、屡屡在营里“放炮”的大学生士兵,他叫张可,毕业于湖南湘潭大学建筑工程系。一年间,他向营里提出合理化建议30多条,纠正有关部队管理、官兵关系、军人礼节等6个方面不合适宜或有悖条令条例的传统做法,被部队局域网论坛评为“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融入部队并非一味迎合。许多大学生士兵表示,作为新一代大学生士兵,走入军营肩上就添一份责任,这就是推动部队文明进步、推动部队科学发展。第二炮兵某基地上等兵周清风说:“如果大学生士兵不能推动部队朝着科学、文明的方向进步,那么征召大学生士兵的意义也就落空了。”

        本报记者 陈劲松  本报通讯员 余俊成 王 涛  张 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