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22日中午时分,一场里氏6.3级地震使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遭受重创,截至目前已造成至少75人死亡,300人失踪,数百人受伤,上千名民众无家可归。
去年9月4日,克赖斯特彻奇附近曾发生里氏7.1级地震,当地震感强烈,但无人死亡,被新西兰总理约翰·基称为“奇迹”。
时隔近半年,又逢地震,震级有所降低,却让新西兰遭遇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为何22日地震未能复制去年9月地震“零死亡”的奇迹?地震学家分析,这次地震震源更浅,震中距克赖斯特彻奇市中心更近,发生时间在中午,且不少建筑物在上次强震后尚未来得及完成修复等是造成此次惨重损失的主要原因。
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三类。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浅源地震发生频率最高,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震源深度在70公里至300公里之间的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为深源地震。同样震级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同,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通常情况下,震源越浅,破坏性越大。虽然22日和去年9月发生在新西兰的地震同为浅源地震,但地震学家认为,22日地震震源深度仅有5公里,远小于去年9月地震33公里的震源深度。
地震学家分析,22日地震致使人员死亡的另一原因是这次地震震中距人口密集的市中心很近,位于克赖斯特彻奇市西南10公里处,而去年9月地震震中位于城市以西30公里,与市中心距离相对较远。
此外,地震发生时间也对伤亡情况造成影响。22日地震发生在新西兰当地时间中午12时51分,人们集中在市中心高楼较多的商业区,导致多人被砸死砸伤或困在倒塌建筑物中。去年9月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凌晨,市民都分散在城市周边的居住区,居住区的房屋抗震性能较好。
事实上,去年9月地震中建筑物毁坏最严重的就是市中心的商业区。所幸地震发生时商业区人员稀少,大大减轻了人员伤亡情况。然而在那次地震中已受损的老建筑还未来得及修复又再次遭遇强震,因此在这次强震中被彻底摧毁。 (据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这是2011年2月23日在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市中心拍摄的一幢在地震中坍塌的楼房。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