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会不会成为中学教学新的指挥棒?
“清华系”、“北大系”自主招生联考的热闹,让人们生出这般疑问。
“我没感到成为指挥棒。自主招生,有自己的要求,和高考还是有区别的。”通过自荐获得“北大系”联考资格的辽宁新民中学高三学生张文博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张文博已从北京回到新民,回到针对高考的学习体系里。其实,老师对他此行挺关注,但是,“虽然老师对我们的考试内容挺感兴趣,但他们不会将这些落实在教学中,还是会根据高考的要求来教学和指导复习。”
不会成为新指挥棒的原因,显而易见。
中国人民大学附中主管教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沈献章将其总结为以下几条:招生数量构不成冲击,考试内容没有普遍性,考分的权重不大,考试时间没影响学校正常教学。
“目前自主招生只占整个高考招生数的5%,就算高校在招考中将认定对象扩大,了不起也就10%,实在是个比较小的数字。这样一个数量,要说自主招生对中学的教学和复习产生多大干扰和冲击,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因为少数人,去改变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只会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往前走。”
“现在有80所高校具有自主招生资格,学生会选择这所、那所院校,各高校也有这样、那样的招生偏好,试题各式各样,作为中学,不可能专门针对哪一所高校去教学备考。即使今年出现了较多学校的联考,也不会促使我们这么做。从考试内容上看,自主招生的考题有偏、难、怪的倾向,高校想通过自主招生选拔优秀人才,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但我们中学却不能跟随他们走,毕竟,我们的教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我们要照顾到全体学生。”
“还有,高考总分750分。学生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绝大多数争取的是20分,而且即使获得这20分,如果在750分的高考中失利,这20分对他来说也没什么意义。所以,准备高考,仍是最重要的。”
“自主招生是在学校开学前进行的,对正常教学没什么影响。”
沈献章的这些分析,在记者对其他人的采访中得到了印证。
河北省实验中学的一位学生告诉记者,“我们基本上不太重视自主招生,去年,学校只有重点班的两个同学获得资格,但那20分他们都没用上。他们中一个是考得很好过了录取线,就直接被录取了,但在选专业的时候,那20分也没起作用。另一个同学,平时成绩不太好,但在自主招考中发挥很好获得资格,但最后高考时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降分后的录取线,最终没被录取。一些老师也建议我们不要在自主招生上花费太多精力,准备好高考是关键。”
张文博的父亲张春,也是一名中学数学老师,“从目前招生数量看,还不可能成为指挥棒。从试题难度看,以数学为例,是介于高考和竞赛之间,对于自主招生来说,难度还算恰当,但对高考来说就没有意义,也就构不成指挥了。”
由于关注孩子的自主招生,张春注意到了目前市场上涌动起的针对自主招生的培训班和教辅材料。“现在是有什么考试,就有什么培训辅导。实际上,这些辅导没有太大帮助。”他还表示,自主招生的设计挺好,可是一旦市场介入,严格的辅导培训介入,就会把路走歪,也可能选拔不到真正的人才。
“现在针对北大联考、清华联考的培训班应运而生。”沈献章也注意到这个现象,“实际上,培训班的猜题、押题,是不可靠的。有些社会培训班打出旗号,说某某名师讲解,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结果家长花了重金,学生花了时间,也没有什么好效果。还是要把精力放在扎扎实实学习上,打好基础,培养能力,无论自主招生,还是高考,都会考好。”
在张春看来,中学教学的指挥棒还是高考。“我们还是绝对围绕高考转,无论是学校生存,还是家长的角度,这个要求是非常硬性的。”
“从当前看,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还是高考。”沈献章说,“我们的教学,还是围绕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稳步进行。自主招生,不会成为我们的指挥棒。”
(本报北京2月23日电 本报记者 王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