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23日 星期三

    王选如何发现“千里马”

    作者:丛中笑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23日 15版)
    退出科研第一线的王选,终日思考如何支持和培养年轻人。作者提供
    王选在指导青年科技工作人员研发新技术王文泉摄

        1993年春节假期,王选院士像往年一样,把家门一关,专心搞设计。两个星期以后,他完成了加快方正93芯片速度的补充设计。不料,他的学生刘志红看后一句话就否定了这个方案。

        刘志红说:“王老师,不用专门设计缓冲功能,还有一个更简便的方法,效果和您的方案一样。”

        刘志红不经意的一句话,使王选猛然意识到:“我的创造高峰已过,该从科研第一线退下来了。”

        经过深思熟虑,56岁的王选向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提出,正式退出科研第一线,全力支持和培养年轻人,并郑重宣布——

        今后衡量王选贡献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发现了多少年轻才俊,是否做到“爱才如命”、“人尽其才”和“才尽其用”。

        王选曾这样总结他识别人才的标准:“我判断年轻人将来是否会有所建树时,要考察其品德、能力、团队精神和是否认真负责、踏实肯干。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看面临吸引人的挑战时是否充满激情,是否有力争第一的勇气和韧性。”

        王选有一种“求贤若渴”的劲头,为了寻觅中意人才,他不放过每个机会,用敏锐的目光,判断眼前的年轻人是不是一匹“千里马”。     

        时至今日,现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副所长的邹维,谈起自己进入方正的经历,依然感慨万千。当年,从中科院计算所硕士毕业后,邹维来到一家外企,虽然拿着高薪,却并不快乐,他想做点对国家有意义的事,于是他试着给王选发了求职信。王选看了邹维的简历后,觉得这是一个人才,立即向邹维以前的导师了解他的情况,并迅速做出决断,让邹维来面谈。而这一切,都是在王选看信后10个小时内完成的。    

        北大计算机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汤帜,当年从北大无线电系毕业考硕士时,因政治成绩不及格落榜了。一次偶然的碰面,王选发现汤帜的数学和计算机考得很好,是难得的人才,便破格录取他做自己的研究生。后来汤帜又读了王选的博士,在28岁就担任了方正研究院文字处理研究室主任。 

        工作中,王选还发现,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太快,很多新技术来不及反映在书本中,往往首先在国外软件新产品中体现出来。所以,他注意搜集国际大企业的产品最新进展情况,及时交给学生去研究。他发现,“把同样的资料拿给年轻人看,优秀的年轻人一看就能够找到启发,产生灵感,有些人就没有什么灵感产生”。这也是王选观察年轻人水平高低的一个方法。 

        育才:鼓励学生超越自己

        王选常说:往往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一个单位有一位学术带头人名气很大后,常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出不了新的“名人”,这是很值得警惕的。 

        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王选总是放手让学生超越自己。曾任北大计算机研究所副所长的阳振坤回忆道:“1995年第七代RIP开始研制,我觉得用软件算法代替原有的硬件芯片实现汉字还原将成为可能,但这意味着王老师主导设计的前面几代产品将被淘汰出局。没想到,王老师给了我巨大肯定和坚决支持,他还果断停止了新一代汉字还原芯片的研制。这个关键的决定,拉开了我们与竞争对手的差距,确保了方正激光照排系统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并奠定了日后进军海外市场的基础。”

        王选认为,自己最重要的责任是鼓励和帮助青年人选择具有挑战性且未来应用前景光明的研究方向和课题,然后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他们取得成功,并使科研成果实现商品化。他说:“导师的作用是指明研究方向或技术路线,决不是知识比学生更高明,而是要能保证do what(做什么),至于how to do(怎么做),则由学生来完成。”

        如何才能选择正确的有发展前景的科研方向?王选认为,需要了解国外的最新技术进展,密切关注学术方向上的新动向、新成果。除通过国际互联网获取信息外,王选还利用北大与欧美各国校际交流的制度以及其他可能利用的渠道,经常选派优秀人员出国访问进修、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和展览,使年轻人及时接触国外研究工作的前沿。

        此外,他特别注意在各种公开场合把优秀的年轻人才推上前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选也会尽量让身边年轻人多出镜“露脸”,以提高他们的公众知名度。

        用才:千方百计让年轻人“出彩”

        王选认为,我们应该创造条件,使在国内工作的年轻人能进入某个领域研究开发的最前沿,把他们放在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千方百计地让优秀的年轻人“出彩”。

        到20世纪90年代末,研究所从事研究开发工作的人员已有数百人。人才招来了,怎样吸引和留住他们,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展现自己?这是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

        王选和同样是博士生导师的夫人陈堃銶平时经常琢磨,这个年轻人适合干什么,那个人适合干什么。他们有一个共识,要吸引和留住人才,重要的不是物质条件,而是制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从而使年轻人具有创造历史的主人翁感、成就感和荣誉感。

        王选赞许郑民抓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潮流,支持他研究基于Windows的中文排版软件,推出“维思”系统,创造了两个第一:不但是世界上最早的基于Windows的中文专业排版软件,也是国内Windows上的第一个大型应用软件。

        王选给肖建国压重担,鼓励他披荆斩棘,实现了当时看似“异想天开”的目标: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个投入实用的大屏幕中文报纸组版系统和彩色出版系统。

        王选把开发日文出版系统的任务交给了汤帜、李平立。当系统成功进入日本市场后,李平立在接受境外记者采访时说:“过去都是日本把技术拿到中国来,现在我们让日本也用中国的技术,这种自豪感、成就感是什么也代替不了的。”

        著名的新浪网创始人之一王志东,早年曾在王选手下工作。他说:“到了王老师这里,王老师就安排我做Windows的中文化项目。后来做出的中文之星、RichWin等都是在这个基础下开发的,如果没有王老师的大力支持,甚至可能连新浪的影子都不会出现。” 

        (作者为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选生前秘书,王选纪念室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