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22日 星期二

    中船重工:吨位和产能不再是目标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22日   10 版)

        一个半潜式海洋工程虽然吨位只有4万吨,但价值却达到6.5亿美元,而一艘30万吨油轮吨位虽大,但只有1亿美元,如此比较,吨位和产能不再是中国造船业追求和考核的目标,中国造船业要从原来的“速度效率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从做“大”向做“强”的转变。近日,中船重工党组成员孙波透露出未来中国船舶业发展的新理念。

        2010年中船重工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425亿元,同比增长17%;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与“十五”末相比,集团公司经济总量同比增长230%,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0%,增加值同比增长190%,利润同比增长450%,造船产量同比增长190%,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各项任务指标。

        尽管去年中船重工依然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但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造船业的滞后影响却是不可小视的。据了解,金融危机前,一艘30万吨油轮的价格高达1.5亿美元,只要加快生产,能迅速交船,船厂就能赢利,一切“快”字当头,而现在船的价格回落到9500万-1亿美元。前几年造船业“疯狂发展”、“痛快赢利”的“好日子”已一去不复返,而且船舶市场竞争激烈、原材料价格震荡还将持续困扰着船舶业的发展。

        目前,中船重工造船产能达到了1500万吨。孙波表示,“十二五”中船重工不再有新的产能投入,而要提升“软管理”,降本增效,提高生产效率和精细化管理能力,把产能发挥出来,增强发展的质量,以“精”取胜。未来生产的船舶产品也不再追求“吨位”,而要追求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双高”产品,实现做“大”向做“强”的转变。

        同时,中船重工要发挥造船技术和集成制造能力,大力发展非船产业,“东方不亮西方亮”,使集团保持强劲的发展动力。去年,中船重工的非船经济总量同比增长26%,占集团公司经济总量的40%,一些领域实现新突破,风电产业实现产值超过60亿元,核电主管道研制成功并签订首批合同;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制氢测氢消氢系统首次应用于三代核电站……未来,按照“有限、相关、多元”的发展原则,中船重工的非船产业将在能源装备、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特种装备、物资贸易等五大板块全面发展。

        本报记者 张玉玲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