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22日 星期二

    南京:名校帮扶重“造血”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22日   02 版)

        本报南京2月21日电(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段晨澄)一个是省级重点名校,一个是农村薄弱学校,如何使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让名校带动薄弱学校?

        今天下午,在南京市教育局的组织下,南京第一中学与南京市六合区马集镇初级中学签署了一份特殊的《拜师协议书》,一本本聘书颁发到了南京一中六位名特优教师手中,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将成为马集中学六位骨干教师的结对导师,在课堂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以此来为马集中学培养更多具有“造血”功能的骨干教师。

        去年底,《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确立未来十年南京教育“高水平推进教育基石工程,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名城”的战略发展主题。“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而农村学校尤为如此。”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说,推进教育均衡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应该是学校的责任,而培育“造血功能”更是学校落实推进教育均衡的关键。

        马集中学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如何使其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南京一中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动马集中学培养“造血”功能上下足了功夫。

        早在2009年,南京一中就与马集镇初级中学举行了“结对帮扶”签字仪式,两校成为了兄弟学校。两年来,南京一中在办学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培训、德育活动等方面给予了马集中学指导和帮扶。南京一中多次派多位名特优教师亲临马集中学课堂,为其教师课题教学“把脉问诊”,通过促进马集中学教师的成长,有力推动了农村学校发展和农村孩子的成长。同时,马集中学数十位老师先后深入到南京一中课堂,参加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参加学科组课题研究,并观摩南京一中每年度的“百花奖”赛课活动,对南京一中名师的课程标准、学科资源最佳整合、民主和谐的课堂文化,以及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等都进行了深入学习。此次导师团成员之一、南京一中校长尤小平告诉记者:“从过去所谓的‘结对帮扶’,到今天的‘拜师携手共进’,改变的是提法,考验的是我们的决心和智慧。我们将在为马集中学培养‘造血’功能、提升其队伍水平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据了解,在南京一中多位名师的帮扶下,2010年,马集中学老师有80人次在省市各级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课件制作等评选中获奖或发表;100多名学生先后在全国、省、市、区科技、书画、电脑制作、网络作文等比赛中获奖;学校被共青团中央授予《我爱祖国的蓝天》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对于此次两校再度合作,有关专家认为,通过培育“造血”功能,实现名校对薄弱学校的帮扶,这一举措将会使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