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22日 星期二

    刘士林(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

    城市国际化不宜全盘否定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22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 赵达)最近有媒体报道,我国有183个城市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的质疑和批评。对此,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刘士林教授表示,对“国际化大都市”不宜全盘否定。

        刘士林说,事实上,“183个城市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的表述并不准确。实际情况是,在2005年,由于受到建设部的严厉批评,中国城市的“国际化风”就已经戛然而止,很多城市改弦更张,转而去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城市”、“文化城市”了。对当下中国城市发展的客观表述应该是,在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摸索和试验之后,中国城市在发展目标和战略上正在形成个性化和多样性的可喜生态。如直到2007年仍在坚守“国际化大都市”梦想的广州、深圳、大连、西安、南京、宁波就是如此,其中,西安的定位是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大连的定位是国际航运中心,宁波的定位是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刘士林认为,尽管国际化大都市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段曲折经历,但不能因噎废食,这不仅因为国际化是中国目前五大国家战略之一,而且因为城市在我国的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化大都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全球高端人才、优质资源和文化话语权的集散地,直接关系到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所以,不应对国际化大都市全盘否定。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