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在巴黎闭幕的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为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号脉”,并就此确定了一揽子衡量指标。这些指标包括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私人储蓄率和私人债务、贸易账户和净投资收益与转移账户,同时充分考虑了汇率以及财政和货币政策。
制定这一套指标有何用?如果说全球经济失衡是“顽症”的话,那么这次会议希望确立一把可信的“标尺”来“诊断”,然后各国才可以“对症下药”。
经济失衡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结果,既与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有关,更有贸易失衡、货币体系失衡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宏观政策不当的因素。归根结底,这种失衡是南北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后危机时代,由于各国经济复苏进程不同步,这种失衡现象有所加剧。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间的利益冲突增多,全球经济政策协调更加艰难。两者的利益差异和政策取向差异在本次巴黎会议上已经显现,法国财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会后说,就经济失衡指标取得共识实属不易。
制定指标不易,应用这套指标来“诊断”、“开方”更难。二十国集团财长会议通过的仅是一个初步妥协方案,没有强制性意义。此外,各国虽同意选取一揽子指标来衡量经济失衡,但未就这些指标设定具体的指导线,只有指标名称,没有指标定值或定值方法。由此可见,制定指标只是第一步,它对全球经济的意义还取决于下一步的细化和执行。
鉴于此次选择和确定的指标已经是与会各方妥协和让步的结果,未来涉及明确指导线时有可能出现的分歧和困难可想而知。因此,国家间继续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十分必要。同时,各国仍应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巩固全球经济复苏势头,防范经济下行风险,兼顾长期目标和短期成果。
好在诊治全球经济失衡的“标尺”已经设立,加强对话与协调的共识初步达成,世界各国应本着合作的精神,争取为医治世界经济失衡开出最佳“药方”。正如南非财长普拉温·戈尔丹所说,光看指标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让经济回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制定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框架,并为之努力。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