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22日 星期二

    为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奋力拼搏

    ——访陕西省省长赵正永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22日   04 版)

        2010年,西部大开发已进入下一个十年的关键时期,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也进入了实施阶段。作为前不久在陕西省第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正式当选为陕西省省长的赵正永,有何新的构想和打算呢?1月26日下午,在陕西省政府10号楼会见厅,记者与这位被誉为“为民的官,干事的官”进行了“面对面”访谈。

        记者: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的5年是陕西发展最快的时期,请问主要亮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赵正永:我到陕西十年了,是陕西十年来发展的参与者、亲历者,切身感受到这片土地巨大的历史性变化,特别是“十一五”这5年,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可以说陕西的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就个人感受来说,有以下几个亮点。

        第一是经济总量跃上万亿元台阶,综合实力有了大幅提升。在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时候,提出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0亿元,当时还有人担心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结果我们提前两年实现了,并连续跨越几个千亿元整数关口,去年达到10021亿元,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6%以上,去年达到1800.9亿元,是“十五”末的3.4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在全国的位次由21位前移到18位,支持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能力显著增强。

        第二是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交通短板正成为竞争的新优势。过去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万亿元,仅2010年就完成了8500亿元,是“十五”总额的1.28倍。5年新增高速公路2158公里,通车里程3458公里,位居西部第一。新改建成农村公路11万公里,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新建铁路2600公里、咸阳国际机场客运量突破1800万人次。

        第三是民生得到很大改善,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过去5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是“十五”的3.5倍,其中2010年达1720亿元,同比增长26%,占全省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77.6%,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第四是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绿色已成为三秦大地的主色调。这方面应该说也有两个里程碑意义的变化。一是地面绿度的变化。5年造林绿化246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由37.26%提高到41.42%,植被覆盖度达到71.10%。二是节能减排指标的变化。5年来全省万元GDP能耗由1.42吨下降到1.136吨标准煤,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同比削减15.4%和11.9%。

        记者:陕西“十二五”规划勾勒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十分令人期待,把蓝图变为现实,陕西省将采取哪些举措?

        赵正永:简要地讲,未来5年我们发展的基本目标是迈上三个大台阶,实现三个大幅提升:即努力实现经济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生态环境保护上台阶,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2015年进入全国中等发达省份行列,2020年建成西部强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

        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未来的5年就必须要牢牢把握一个主题,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切实做到三个确保,就是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确保经济较长时间又好又快增长,确保城乡居民财富有较大幅度增加,确保全省社会和谐稳定。

        把这些措施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抓落实,目前我们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把发展目标转化为项目,以项目的落实保障和支撑发展。第二,把任务分解到各有关方面,加大督查落实力度。 

        记者:您非常重视民生问题,在刚任代省长时就表示要把改善民生作为首要责任,并把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让全省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作为庄严承诺。那么,“十二五”期间,陕西民生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什么,重点、难点在哪里?通过哪些政策和制度予以保障?

        赵正永:民生问题是我们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一定要让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十二五”时期,我们将更好地顺应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教育、医疗等“优先发展”、“基础作用”的民生工程作为建设的重点,下最大气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民生工作与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相适应,使全省人民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生活得更有尊严。

        首先要提高居民的收入。“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把实施收入倍增计划作为民生的首要工程,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完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农村优抚对象、生活困难群众的补助标准,积极创造条件解决特殊群体的收入问题,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

        其次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今后5年财政增收的80%以上要用于民生,在2011年的支出预算中,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财政支出将达到296.58亿元,同比增长42.7%。力争用两年实现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制度全覆盖,并建立保障标准逐年提高以及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与物价上涨挂钩机制。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今年财政将安排30亿元,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用5年时间解决254万户城乡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困难。大幅度增加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不断促进教育公平,今年增加教育支出24.8亿元,比上年提高48.2%。我们还将通过税收返还的办法解决纺织、食品等行业职工收入过低的问题。

        第三要提高民生资金的整体效能。要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整合各有关部门和地市有关民生的资金,集中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确保民生工程的落实。

        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