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21日 星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感动”中成长

    作者:沈壮海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21日 06版)

        生活中存在的“感动”远不能用数字来度量,“年度人物”只是无以数计的“感动”的代表。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的越来越多的“感动”,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和中华民族精神力量悄然而又茁壮的成长。

        在日趋多样化的社会中,哪一种价值体系能够成为诸多价值中的主导者,成为核心价值理念?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但其中最为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看哪种价值体系能够深深地打动人、感染人,掌握社会的最大多数,为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所追求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成效到底如何?我们也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探讨,但其中最根本的检验尺度,也正在这里。当我们在感动中观看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一次次向英雄致敬、接受圣洁的精神洗礼之时,我们感受到的,同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感动”中国的进程和力量。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作为中央电视台精心组织的品牌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这一活动,以“感动公众、感动中国”为主题,聚焦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迹、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英雄楷模,以其鲜明的价值导向和深切的人文关怀,越来越迸发出震撼心灵的强大精神力量,越来越成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成为记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年度发展报告。

        “感动中国”是核心价值理念生活形态的深层发掘。核心价值理念在哪里?人们经常从文件报章、宣传报道中看到,也可能不少人认为其深奥玄妙,或高远缥缈。其实,有生命力的核心价值理念从来不停留在文字上、徘徊在书斋中,而是融涵在我们的言行举止、日常生活之中。“感动中国”将视角紧紧锁定在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解读平凡中的伟大,诠释支撑行动的精神,以真实、鲜活的人物和事实,多维度地描绘生活形态的核心价值理念。于此之中,既揭示了核心价值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极其丰富的存在,也形象而又深刻地阐述了“道不远人”的古训,启示着人们感悟日常生活与核心价值理念之间的许多道理。

        “感动中国”是中华民族英雄楷模的精神礼赞。“感动中国”等活动推出的典型人物,无论是抗击灾难、共克时艰中坚韧挺立的“中国人”、舍小家为大家的三峡工程移民、在地球之巅创造奇迹的青藏铁路建设者等英雄群体,还是来自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典型个人,无论是百岁高龄的长者,还是风华正茂的青年,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着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深意,承载着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追求和责任,成为新时代的“民族脊梁”。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涌现出了无以数计的“民族脊梁”,同时,也形成了崇尚英雄、礼赞楷模的优秀传统。“感动中国”等活动,正内含着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这种优秀传统的精神气质。能够永远唱响英雄楷模精神礼赞的民族,自然拥有奋勇前行的鲜明导向和强劲动力。

        “感动中国”是当代中国精神财富的可贵累积。精神财富需要创造,同样也需要累积。精神财富的累积,同时也蕴含着精神财富的再创造。古往今来,当人们反复吟颂催人奋进的诗篇、讲述感人至深的佳话、褒扬仁智勇义的楷模之时,便得益于历史已经累积的精神财富,实际上也是在进行精神财富的新累积。将各方面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等进行深入挖掘、系统整理与广泛传扬,既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举措,也是累积精神财富、资益新的发展的重要途径。“感动中国”以及近年来广泛开展的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等,无疑是当代中国精神财富累积的积极推动。

        “感动中国”是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动员。“感动中国”活动的意义不仅仅体现于评选的结果,而且蕴含于评选活动的过程。每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评选都历时多月,经过推委推选、组委会推荐、公众投票等多个环节。活动过程本身便是发现先进、褒扬先进、学习先进、效仿先进的过程,是先进人物感动公众的过程。每届评选结束之后,不少网友纷纷用文字记下自己是如何流着眼泪看完颁奖典礼的,还有不少网友在表达自己对已当选年度人物崇仰之情的同时,认为还有很多优秀人物值得推荐。的确,生活中存在的“感动”远远不能用数字来限量和度量,“年度人物”只是无以数计的“感动”的缩影和代表。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的越来越多的“感动”,无疑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和中华民族精神力量悄然而又茁壮的成长。(作者系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