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是强制性、免费性和普惠性教育。政府不但要保障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免费,还要保障义务教育的质量和公平。
●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旨在鼓励部分地区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引领全省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随着示范区建设的深入开展,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需要从义务教育的本义出发,紧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这个名称中的6个关键词来探索和推进。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发展提出的方向性和制度性要求,江苏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专门进行研究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遴选4个地级市、9个县(市、区)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引领和带动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的提高。
由于这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套用,必须进行深入探索。在具体实践中,如何把握好这项工作的科学定位,如何切实找准着力点、取得新突破,我认为关键是要按照义务教育的本义,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这个名称中的6个关键词来解。
一、深刻理解“义务”的内涵,在落实政府责任上求突破。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义务”二字主要体现在其强制性、免费性和普惠性上。政府不但要保障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免费,还要保障义务教育的质量和公平。要完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大幅度增加义务教育投入,新增教育经费优先用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水平。要加强督导考核,建立健全考评指标体系,将义务教育整体水平、均衡发展、优质资源共享等情况,作为上级政府督导下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考评,奖优罚劣。
二、准确把握“优质”的标准,在实施素质教育上求突破。要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持育人为本,强化内涵发展。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寓德育于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二是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格规范办学行为,适当降低课程和考试难度,从严控制教辅材料和课后班、补习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始终坚持“均衡”的方向,在缩小办学差距上求突破。提高义务教育发展的均衡程度,既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大势所趋,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民心所向。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要把推进均衡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一是要均衡配置硬件资源。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统一配置教育教学装备,使区域内中小学生基本享有同等的学习生活条件。二是要加强校长和教师交流。这是缩小办学差距的关键环节。要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积极稳妥地推进区域内教师和校长的交流工作,使骨干教师在各校所占比例大体相当。三是要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要向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倾斜,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
四、不断强化“改革”的意识,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求突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实践的过程。一是深化招生入学制度改革。高度重视学区的划分和调整,公布学校招生情况,严格控制班级规模,加大热点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各初中的比例,保障入学机会公平。二是深化学校管理制度改革。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为目标,完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形成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良性机制。三是深化评价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体系,改革学校评价制度,增强学校主动发展的意识和持续提高的能力。
五、紧紧围绕“发展”的目标,在提升现代化水平上求突破。要按照共同发展、局部先行、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要求,以小康社会建设进度为基础,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条件,分别提出不同的进度要求。制定义务教育阶段现代化办学标准,从硬件条件、师资配备和经费保障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重视义务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性建设,分指标、分时段、分步骤加以推进,并正确处理好普及与提高、速度与质量、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切实发挥“示范”的作用,在强化引领辐射上求突破。所谓引领,就是要在基础工作上体现领先性,理念要更加先进,措施要更加扎实,做好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的排头兵。所谓辐射,就要善于分析和凝炼,把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上升到制度层面,供其他地区参考借鉴,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
(作者系江苏省副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