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8日 星期五

    莫将“冒顿”读“mo dn”

    作者:张巨龄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8日 14版)

        一字多音、音随义转,是汉字的特点之一。例如,战国时期有个叫“嫪毒”的人,如果呼唤他,就不能叫他“妙独”或“烙独”,而应该叫“烙矮”,即“lo li”。在这里,“毒”字念“i”,而不念“d”。还有“月氏”,它是古代穿梭于敦煌、祁连之间的一个游牧民族,称“月支”。这里的“氏”,要读“支”的音,即“zhī”,而不能读“shì”。

        同样,近日有关声像媒体播放的电视连续剧《美人心计》中,所有人物提到“冒顿”这个人时,都称他“mo dn”(音如“茂炖”),也是一个误读。

        “冒顿”,是西汉时期北方匈奴的首领单于之子,后来也做了单于。《史记·匈奴列传》中说道:“单于有太子冒顿。后有所爱于阏(此处读如‘烟yn’)氏,生少子。而单于欲废冒顿而立少子,乃使冒顿质于月氏。”

        唐代司马贞所著《史记索隐》一书,对它注释道:“冒,读如‘墨’”。至于“顿”这个字,在这里也不能读“dn”,而应该读作与“独”相同的音,即“d”(见《古今韵会举要》所注:“当没切”)。

        汉语语音的变换是丰富而讲究的。同样的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会有不同的读音。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不能不注意。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