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陈少远,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
地点:福建省长乐市
寒假回家,在市区新建成的电影院里看了一场电影。不大的影院,放映设备也不甚先进,却把情节平淡的电影看得津津有味。在家乡小城看电影是头遭,感觉新鲜又独特,更有一种欣慰的情绪夹杂其中。
我的家乡福建省长乐市,是东南海滨的一个小城,海空双港,渔业纺织业是传统活计,但它更响亮的名号是知名侨乡。几代人的越洋奋斗,盘活了这个原本普通的小城经济。小时候过春节,总能看见乡间人家有侨胞回国探亲,再长大些,也目见耳闻了许多侨胞投资家乡,繁荣乡里的事情。小城的城市发展与侨资联系紧密,但是这样的发展模式也带来危险:经济增长方式单一,城市发展就容易落入窠臼陷于被动。
这个假期在家乡的见闻让我打消了这个久有的疑虑。电影院坐落在城市的新开发区,毗邻大型购物广场、酒店及其他康乐设施,形成一个商业圈,周围是新建成的住宅区,小城着力把这里打造成经济文化中心,吸引投资,促成贸易,同时创造就业机会。看完电影在新开发区里散步,看到这里的设施比上个假期所见更加成熟、完备、现代化,俨然走入了一线城市的商业中心。
变化的背后是小城近几年发展多元经济结构的努力:扶植纺织等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纺织重镇,创立知名品牌;鼓励民资民营,居民遍布全国各地投资办厂;整合旅游资源,发展当地特色旅游业;转移了富余劳动力的老牌“活计”——渔业,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鼓励集生产、加工、经营、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的发展……伴随着多种经济增长方式的探索,小城的经济发展又迸发新活力,并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新开发区的出现有力地印证了这个三线城市的发展轨道——建成功能齐全、和谐宜居、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的现代化窗口城市。小城正在走向健康合理的经济结构,它不止是三线沿海城市发展的缩影,也可以视为转型期中国社会中小型城市发展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