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7日 星期四

    欧元区浮现“通胀幽灵”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7日 08版)

        通货膨胀的幽灵近来又在欧元区浮现。奥地利央行行长诺沃特尼透露,欧元区目前的通货膨胀率为2.4%,远远超过欧洲央行规定的2%的上限。欧洲央行的最新报告也修正了今年对欧元区通货膨胀率的预测,将其提高到1.9%。他表示,这一趋势“令人不安”。

        记者常去购物的超市,面粉长期是0.29欧元1公斤,但日前已涨到0.65欧元1公斤。不少食品的价格也在悄悄上涨。虽说维护价格稳定仍是欧洲央行的“首要责任”,但欧洲央行已表示,不会仓促提息,对物价动向要继续观察。

        欧洲经济学家认为,导致这一轮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国际市场原材料和食品价格的波动看,投机炒作的痕迹相当明显。按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说法,目前国际原油市场供应充足。迄今,全球已开采的石油为6500亿桶,未开采的有1万亿桶。同期,天然气价格下跌了约40%,但油价却上升了近10%。专家们还注意到,这次涨价的原材料主要有3大类:一类与汽车工业有关,如铅、铝、镍、铜、白金等,涨幅从6%到35%;一类是能保值的贵金属如黄金、白银,涨幅分别为23%和75%;还有一类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粮食和棉花,其中玉米、小麦、大豆、食糖、咖啡等涨幅为16%至69%,小麦涨了42%,棉花涨价94%。

        不过,物品涨价还只是现象,其背后原因是国际流动性过剩。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都制定了规模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仅美国政府新增预算赤字就超过2.3万亿美元,预计美国政府累计债务到今年底将达GDP的97.4%,到2013年将超过GDP的总量。眼下,美国政府又在向本国经济注资6000亿美元。欧洲、日本等主要世界经济体虽未制定新的刺激计划,但指导利率偏低,仅为1%上下,显然不能起到回笼货币的作用。流动性过剩,为投机活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这一轮通货膨胀中,中国、巴西等“门槛国家”首当其冲,由于其增长预期较高,大量美元区的资金流向那里,使其通胀压力剧增。中国、巴西的通货膨胀折合年率分别接近5%和6%。

        此外,近几个月的气候变化,也对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中国干旱,涉及2/3的小麦产区,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者。加上澳大利亚等受灾地区,全球1/4以上的小麦产量受到天灾影响,而全球有77个发展中国家要进口小麦,致使小麦价格在短期内上涨了42%。与此同时,机动车与人类争抢粮食的现象却有增无减。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产量超过全球的38%,但有1/5以上用于生产乙醇,供农机使用。巴西是世界最大的产糖国,产量约占世界的1/4。可那里种植的甘蔗有一半被用来生产乙醇“喂”汽车。无论是天灾,还是人为地将粮食挪作他用,其结果都会导致世界粮食价格上升。

        专家指出,从欧元区的情况看,通胀压力不会持久。这主要因为欧元区的失业率目前仍在10%左右,经济还没有完全复苏。即使经济全面复苏,欧元区仍有足够劳动力资源,工资上升的压力不大。此外,法国总统萨科齐表示,要限制对资源性原料的投机;巴西政府宣布要对外国人征收利息税,估计其他“门槛国家”很快会效仿。中国政府在4个月内3次提高利息,在积极回笼货币。欧元区的通货膨胀因素是输入型的,主要来自石油和食品进口。随着上述措施生效,专家估计从3月份起,欧元区的通货膨胀势头会回落。(本报维也纳2月16日电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方祥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