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营路小学是上海市一所普通的公办学校,20多名教师都是上海人,学生却来自全国各地,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孩子们的口音、习惯、基础差异很大,如何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校长虞敏丽和老师们动足了脑筋。比如,根据各地方言特点,研究不同的语音训练法,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和英语水平;梳理出学生必需养成的81项行为习惯,用5年时间耐心教导……
在上海,有无数教育工作者像柳营路小学一样,用平凡而不懈的努力,诠释和丰富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而世界经济合作组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结果,也为上海教育的努力提供了佐证:上海学生高端比例较高,低端比例很低。
一个都不能少
在徐汇区,1万多名外来农民工子女,占到了全区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针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教学情况,徐汇区展开了专题调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学科基础参差不齐,提出分级分层的学习要求;学习习惯欠佳,采取注重习惯培养,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方法……目前,全区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入学率保持在98%,外来务工农民子女全部纳入公办学校体系接受义务教育。
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构建基本均等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上海一直以来的努力。近年来,上海着力破解社会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教育问题,如城乡教育差别、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受教育权益差异、处境不利人群受教育权益保障问题等。
2010年,上海47万余名随迁子女全部在公办学校或政府委托的民办小学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十一五”期间,通过建立健全覆盖所有学段的“两免一补”保障体系,提高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补助标准,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人群的教育权益。
为了0.1%的特殊学生群体,上海付出了100%的努力。“十一五”期间,上海将特殊教育对象由视力、听力、智力残疾等三类儿童拓展到自闭症、脑瘫、多重残疾、重度残疾等儿童,实现特殊人群教育的全覆盖,基本形成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特殊教育班、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社区教育为补充,医教有机整合的特殊教育体系。
不同的尺子量学校
如何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水平?怎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成功?
“一所学校,也许学生的分数不如别人,但如果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终身习惯,乃至净化他的心灵、涤荡他的灵魂,这样的教育何尝不是优质?”在上海市教委看来,均衡并不是整齐划一,大家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就是实现了均衡发展。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介绍说:上海十多年来一直坚持推进发展性督导和评估,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用多把尺子评价学校。而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自己确立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厘清发展方向。
这样的评价机制最大程度地包容了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生源特点、学科优势、发展阶段等等,引导着不同区域和学校的创新探索。长宁区将“内涵发展”的重点放在减负增效上,减的是难度、数量和压力,增的是学生的学习情商、能力和空间。长宁区还专门成立了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中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指数、学习生活幸福指数和学业成就发展指数。在静安区,“做中学”、社会情绪课程、“为理解而教”等项目正在纵深推进,将据此编制3至18岁静安学生素质教育图谱,把以“人”为核心的教育探索与实践细化、固化,成为可以操作的内容。
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说:教育公平最重要指标应该体现在面向全体学生以及教育过程、结果之中。
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础,而优质均衡是实现真正公平的保证。我们期待上海基础教育的探索更上一层。(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