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京2月16日电(记者郑晋鸣 通讯员曹煜)有媒体于2月14日报道,10%左右的市售大米受到镉污染,可能引发骨痛病。这一内容引发民众广泛关注。现代快报14日采访了从事这一调查的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教授潘根兴,他回应说,“不是市场上所有的大米都是这样的,江苏的样品就没啥问题,只能说我们抽查样品的10%存在镉超标,大家不必恐慌。”
在很多以大米为主食的城市,这则消息无疑让人心慌。对此,潘教授在接受江苏电视台采访时表示,镉中毒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都市人目前大米的食用已经达不到中毒的量了。“其实,城里人不用担心,因为大家吃的是‘百家饭’。”面对潘教授的这番“安抚”,不少市民纷纷表示质疑。“教授的这句话令我很是不解,好像在中国慢性投毒就合法一样。”一位网友更是在其博客中写道:“这就好比,去饭馆吃饭吃进了苍蝇,专家却说,你吃的这几只苍蝇的病菌含量还不至于马上致死,致死还需一个积累过程,所以你吃的这几只苍蝇,饭馆就不用赔了。”
为了更深入了解大米的镉污染具体情况,本报记者2月16日一早便通过各种渠道联系潘根兴教授,但始终无法与其取得联系。下午3点左右,潘教授通过他人转告记者,自己近期都不在学校,不便于接受采访。但记者一行两人还是来到了南京农业大学潘教授办公所在地。下午4点05分,当记者走进实验大楼的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认出潘根兴教授本人,并向其提出采访要求时,他却否认自己是潘根兴本人,在记者反复追问下则推说“没有接受采访的义务”。而当记者询问其拒绝采访的原因时,潘教授表示“没什么好聊的,并且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接受任何采访。”就这样,昨天在媒体面前侃侃而谈的潘教授今天对媒体却退避三舍。到底因为什么?
对此,记者拨通了三位业内人士的电话,综合三名知情人分析,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潘教授的研究作为民间研究成果,对于大米质量问题的监督走在了官方之前,从而在报道发出后受到了相关部门的施压,抑或是潘教授在体会到其中深浅后,主动为相关部门“分忧”;二是潘教授的研究触及到了许多镉超标大米生产者的利益,从而受到了来自他们的压力;三是其研究中提到的超级水稻具有较高的镉亲和力,而这可能与全国种植超级水稻的总方针背道而驰。
纷纷扰扰仍在继续,但得知此事的更多公众表示,不管何种原因,潘根兴教授作为一名农业专家,应当担负起中国农业产品安全质量的社会责任。他们的研究成果揭露了大米质量安全的隐患,是值得称赞的,但如何在压力面前始终保有作为真正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和无畏品质则值得人们继续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