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7日 星期四

    山东高青:科学抗旱春耕忙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7日 10版)

        2月11日,山东高青县花沟镇小麦高产示范田内,正在地里施肥的明理村农民李金茂指着自家20亩绿油油的小麦对记者说:“大旱之年苗情还这么好,多亏县里给我们铺设了节水灌溉设施,虽然缺水但保证了小麦生长所需。”据了解,面对自去年10月下旬以来遇到的60年一遇旱灾,高青县通过整合抗旱资源、推广抗旱新技术、加大投入等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科学谋划“抗旱双保”工作,为今年再夺夏粮丰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统筹协调,形成抗旱双保合力

        2月7日,高青县科技、农业、水务、农机等部门和9个乡镇、街道办同时启动了“科技下乡,抗旱双保”集中活动。

        “我们要求各有关部门单位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利用春节农闲和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把‘抗旱双保’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工作重心扎实安排,最大限度动员农民群众投入到抗旱保苗保春灌工作中。”高青县副县长刘军说。

        据刘军介绍,该县组织了水务、农业、农机、供电公司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分别成立“抗旱双保”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服务。目前,在高青县一场全员参与的“抗旱双保”攻坚战正在60万亩麦田和10万亩经济作物种植区全面展开。  

        各镇、各街道办分别成立了抗旱保苗工作领导小组,各包村单位、包村干部进村疏通临时渠道,抢时加点增加灌溉面积,使扩浇、快浇与保墒同步进行。

        科技推广,提升抗旱双保能力

        在高青县青城镇路家村“众力”有机蔬菜种植合作社,记者发现堆在田间地头的废弃秸秆也成了抗旱“法宝”。

        在瓜农庄德洪的黄瓜大棚内,记者看到,碧绿的瓜蔓苍翠欲滴,鲜嫩的黄瓜顶花带刺,而大棚外田里的土,却干得用手一捏便成粉状。“我采用的是秸秆反应堆技术,黄瓜直接种到埋在地下的秸秆里,地面再覆盖上一层黑色薄膜,不仅地力肥,水分也不容易流失。”目前,高青县的黄瓜、西红柿、西瓜因为用上该技术,抗旱效果大大提升。

        该县相继组织了县科协、科技局、农业局等相关技术人员,组成了9个科技服务队到各个乡镇、街道办,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对农民群众进行“抗旱双保”新型实用技术培训。

        青城镇是高青县西瓜种植大镇,所产“青苑”牌西瓜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往年这时候,西瓜秧发育一节长达20厘米,今年才五六厘米长。为了保证干旱不减产,我们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搞间作套种。”正在为瓜苗覆盖地膜的瓜农李华说。

        加大投入,夯实抗旱基础

        “冬春枯水时节,正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黄金时期,为加快水利工程挖潜配套,自去年入冬以来,我们同时开工建设了五大水利工程。”县水务局副局长牛明富说。

        如投资6000万元完成了马扎子和刘春家两个黄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一期工程,新增灌溉面积1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8万亩,年增产粮食1220万公斤,年节约水量3600余万方。

        投资1100万元深化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56个村、2.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总投资11786万元完成了马扎子和刘春家两个黄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二期工程,清淤衬砌渠道69公里,维修渠道18公里,建筑物配套改造52座,新建测水量水站点6处。

        ……

        据悉,目前全县已开动机井1.2万眼,中小型水库2座,条型水库10座,引黄河水1300万立方米,灌溉麦田20万亩。(本报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刘恒波 张卫国 杨洪永)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