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6日 星期三

    最新CPI数据遭质疑

    国家统计局回应“人为拉低CPI”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6日 10版)

        据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最新数据,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9%。这是今年CPI权数调整后首次公布的CPI数据,低于此前普遍预期的“坐五望六”。

        在媒体报道物价“涨”声一片之时,国家统计局调整CPI权数,是否如一些人所质疑的那样“人为拉低CPI”,从统计数据上降低了物价上涨的压力?调整CPI权数方案,究竟缘由何在?

        CPI权数调整是惯例

        “调整CPI权重并非针对近期的CPI上涨,而是每5年一调整的惯例。”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早在去年10月的新闻发布会上,就对启动新的权重方案“吹过风”——2010年进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基期轮换工作,2011年起我国将采用新的CPI权重。

        为此,今天在公布数据时,国家统计局特意作出说明:“为提高基础数据的可比性,按照制度规定,从今年1月起,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开始计算以2010年为对比基期的价格指数序列。这是自2001年计算定基价格指数以来,第二次进行例行更换。”国家统计局城市司负责同志也表示,CPI权重不是人为确定的,而是根据大约10万户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的调查确定的客观反映。

        食品类价格权重缘何下降

        此次公布的CPI数据中,最令人“不解”的是对食品类价格的判断。

        自去年年中开始,中国遭遇新一轮物价过快上涨的压力,在粮油食品价格的引领下,CPI一路攀升,在11月份达5.1%,创28个月新高。“稳物价”成为中央今年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

        公众感受到的上涨较快的食品价格,却在CPI权数调整中,权重降低了。根椐2010年全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调查数据和有关部门调查数据,对权数构成进行了调整。其中,居住提高4.22个百分点,食品降低2.21个百分点……

        由于食品价格一向在中国CPI构成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新涨价因素贡献在七成左右,因而其权重降低是CPI低于预期的最主要原因。但从过去30年发展历程看,食品类权重在CPI中总体处于下降态势。上世纪80年代食品占比60%左右,目前下降到30%左右。

        应该看到,虽然权重下降,但1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0.3%,仍较客观地反映了物价状况。

        权数调整后CPI数据更客观

        有人质疑,国家统计局调整CPI权数是为了让数据“好看”,人为拉低CPI。

        对此,国家统计局介绍,从理论上讲,CPI权数构成的调整自然会影响到价格总指数的计算,但影响的方向和程度的大小,也受到分类价格指数高低的影响。

        对于这种影响,国家统计局进行了测算:利用2011年新的权数构成和2010年发布的CPI价格指数对2010年各月的价格总指数进行测算,结果基本一致,误差较小;利用2010年的旧权数构成和2011年按新权数计算出来的价格指数对1月份的总指数进行测算,结果是:同比涨幅4.918%,比用新权数计算的同比涨幅降低了0.024个百分点;环比涨幅1.070%,比用新权数的环比涨幅提高了0.049个百分点。所以某些媒体关于权数调整拉低CPI数据0.3个百分点的报道是不准确的。(本报北京2月15日电 本报记者 张玉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