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新春,当散发着乡土气息和创作温度的农村手艺亮相中国美术馆时,我们发现这些民间艺术其实就在身边:挂起迎春纳福的花绿年画、贴上象征五谷丰登的红红窗花,演一出大人小孩争相在台前幕后观看的皮影戏,摆一件在泥火中淬炼出的艳丽虎挂脸……它们或单纯朴拙,或生动鲜活,于平实中流淌着欢乐,洋溢着幸福,传递出我们对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祖国丰富多彩、难以尽数的民间艺术。它们在这片热土上,被各族人们世世代代薪火相传,精巧的双手、高超的智慧和雅致的生活情趣赋予这些扎根乡土的艺术浓郁的民俗风情和绚丽的地域色彩,彰显着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优秀的民间艺术在创作者潜心研究中推陈出新,形成了各自富有时代特征的独特艺术风格。立志为民间艺术发扬光大而执著追求的年轻一代紧跟民间艺术先行者的步伐继往开来。实现文化自觉,学习、保护民间工艺,调查、整理、研究民间智慧,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民间艺术的发展模式,民间艺术的奇葩,才会越开越艳。
———编者
近百年来,中国学术界及文化领域对本土民间美术的抢救与保护经过了一个科学化、系统化的探索过程,在分类解析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开展的一系列民间美术保护与传承工作,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同。2003年,国家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2005年,开展“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调查和认证,民间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受到重视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普查和保护。
从学术和政策的层面开展的抢救和保护,是我们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的重要基础,同时,进一步寻找民间美术与当代生产生活的衔接点,激发民间美术内在的动力和创造活力,也不容忽视。从我国文化战略等角度看,建立民间美术与当代设计的联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当前,中国设计需要文化提升,汲取民间美术力量,深化设计的本土特色及其文化和审美内涵,亟具必要性。对于来自民间植根生活的民间美术而言,也只有融入当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建构,才能获得新的发展。
具体而言,促进民间美术与当代设计结合有两条基本道路,一是立足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发展手艺文化产业,在发挥民间艺人创造力的同时,加强创意设计,着眼当代生活方式,完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手艺文化产业;二是在相关产业和产品的设计创意和研发过程中,融入民间美术的元素和文化精神,使民间美术作为文化资源发挥“可持续”的创造作用。应该说,探索建立民间美术与当代设计的联系,将进一步突破关于传统民间美术的审美研究,深化其功能的、文化的、社会的综合内涵,并将突破学术和文化的视野,融入教育等各方面的力量。这也是对民间美术植根生活的本质回归,激发的是更根本的文化动力。
可喜的是,当前,民间美术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逐渐从学术、文化和政策领域进入公众视野,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人们对传统、对文化的认知。其实,无论生活方式发生怎样的变化,文化的归属与心灵的安顿,始终是人们所需要的。民间美术是原生态的母亲艺术,作为一种不断传承演进的文化形态,也是民族文化重要的表达形式和符号象征,是凝聚民族情感的力量。建立民间美术与当代设计的联系,也是对这种凝聚力的构筑。来自民间和生活的美的创造,在当代,已发挥深远的作用。
(作者为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