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5日 星期二

    王志洪:退休是我一个新起点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15日   04 版)

        2005年4月,已经“超期服役”的我,终于从宁夏话剧团团长的岗位上退休了,这时我已经65岁了。屈指一算,我1964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来到宁夏,已经40多年了。这40多年,我基本都是在舞台上度过的。如今,当年与我一起分到宁夏的20个同学,陆陆续续都离开了,只有我一个人依然留在宁夏,我也从北京人变成了能说一口宁夏话的宁夏人。

        承蒙宁夏文化厅和宁夏话剧团看得起我,在宣布我退休的当天下午,又分别聘我为文化厅的艺术顾问和话剧团的终身艺术顾问。我想,这个顾问,我可不能光挂名。退休,应该成为我的一个新起点,我要让自己的退休生活既充实又有意义。那么,我应该干点什么呢?我想,我还是干我的老本行吧——蹲点下乡、深入生活,为农民写戏。

        到2005年,宁夏已是连续五年大旱了,但温家宝总理到宁夏视察时,却没有看到往常看到的凄凉景象,是政府组织的劳务输出让许多农民种上了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这是多好的题材啊,我马上产生了写作的冲动。我到同心县窑山乡、河西乡的老乡家里住下来,一住就住了两个月。从农民的口中,我听到了许多劳务输出的感人故事,其中许多内容成了我创作的素材。很快,话剧《铁杆庄稼》就脱稿了。但这部戏写得怎么样?我还不敢确定,我也没有急于投入排练,而是拿着初稿坐到农民的炕头上念给农民听。这一念,收获可大了!农民不仅帮助我修改了不合理的情节,而且帮助我修改了不符合农民身份的台词,还帮助我丰富了很多细节。在演出时,我与农民一起坐在台下观看。看到他们一会哭一会笑,看得那么入戏,一种自豪感便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就是这出戏,不仅演遍了自治区的所有乡镇,而且演到了北京、上海、江苏,总共超过了300场,还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五项艺术大奖呢!

        2007年,自治区党委政府花大力气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认为这是个值得好好反映的好题材,便又深入到离银川有三四百公里的固原市原州区,先后到两个村卫生所搜集素材。许多农民朴实的话语,让我深受感动,也给了我许多灵感,有些话被我原封不动地写到了剧本里。近两个月的深入生活,为我的话剧《乡村医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部戏演了320场,获得了全国戏剧文华奖优秀剧目奖。

        目前,反映新时期工会工作的话剧《工会主席》和反映宁夏“少生快富”工程的话剧《计生专干》正在宁夏各地演出,这都是我近期创作完成的。

        这五年中,有一件事特别令我难忘:在2007年纪念中国话剧百年时,我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称号,我还与我从小就非常崇拜的戏剧大师于是之、李默然、欧阳山尊等30位获奖者一道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回到宁夏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又对我给予重奖,授予我“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荣誉称号。

        退休,是我一个新起点,我继续用话剧反映历史,影响生活。最近,又有好几个厅局邀请我为他们写戏。这让我感到,我虽然退休好几年了,但还可以继续发挥作用。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我一直在心里默念着这两句诗。

        (宁夏话剧团原团长、艺术顾问王志洪口述,本报记者庄电一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