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2月14日电(记者叶辉)日前,记者从浙江省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叶晓芳处获知,左联研究专家姚辛的《左联之鹰》将于今年七八月份由该社出版。
《左联之鹰》振翅鼓翼欲飞蓝天,作者姚辛却翅折羽断永远倒下——1月22日,姚辛不幸去世,离80岁生日仅有两天。
1月23日,姚辛遗体告别仪式在嘉兴殡仪馆举行,姚辛亲友同好五、六十人参加。一个毕生奉献左联研究的学者就这样寂寞地走了。
姚辛1931年出生,从小是个孤儿,在重庆战时儿童保育院长大。受进步思想熏陶,他对鲁迅、茅盾、瞿秋白、殷夫等左联作家尤为钦佩,1950年入伍后读了大量的左联作品,1955年复员后在嘉兴一所中学任语文教员,并开始左联研究;1957年因给校领导提意见而丢了工作,后入嘉兴毛纺厂当工人。
从此,研究左联成了姚辛毕生的事业。他发现,参加左联的作家和文学青年有400多人,可文学史上有记载的仅五、六十人,对左联盟员的人数,现代文学史及文学词典都避而不谈。
左联盟员究竟有多少?这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谜。姚辛发现,左联盟员在“文革”中饱受冲击,许多盟员都已去世,无数重要的史料也因此永远沉埋在历史的风尘中。
当务之急是抢救左联盟员,抢救左联史料!姚辛开始了中国文化史上一项独特的壮举:一个人的文化长征。
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姚辛自费到全国寻访左联盟员,历尽艰辛,先后寻访了上百位盟员,挖掘出大量被掩埋的盟员资料,他撰写的《左联词典》中,左联盟员达288人,这是国内关于左联盟员最权威最详尽的记录。他以一己之力,做了一个机构所做的事。
60多万字的《左联词典》完成后,陈荒煤、刘再复等名家都认为此书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对他几十年潜心研究著述的精神赞扬备至。但是,他为出版《左联词典》四处求告均无果。
1988年5月18日,本报刊出《著书难为稻粱谋——〈左联词典〉书稿完成却无法出版》一文,引起强烈反响,7家出版社致电本报要求出版,但最后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出版。1994年,广东江门市城建委一位主任看到本报的内参,深为姚辛的精神所感动,主动承担出书所需的资金,此书才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由于左联的书专业性太强,市场销售困难,姚辛在为研究著述耗尽心血的同时,还要为出版四处奔波,几乎每出一部书都遇到重重阻力。他的《左联画史》历经周折后得到上海市老领导夏征农的支持方得以出版;《左联史》在本报的呼吁下得到浙江省社科基金的资助才出版。
《左联之鹰》是姚辛的第四部书,同样遇到出版难问题。浙江省作协副书记、秘书长郑晓林获悉此事,主动联系浙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叶晓芳。叶晓芳得知姚辛著述的经历,非常感动,经过努力,此书被列入2011年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重点图书。
如今《左联之鹰》即将出版,姚辛却再也看不到了!
1月27日,郑晓林约请记者一起来到姚辛家。这是一个怎样贫困的家啊,姚辛住的阁楼里,几只破书柜,一把破藤椅,一张简陋的硬板床,四壁墙上贴满了各种鲁迅的木刻版画——鲁迅是姚辛的崇拜对象。
看着这个极度简陋的居室,郑晓林感慨万千。姚辛是一个执著的学者,他一辈子从事左联研究,心无旁骛,目不斜视,朝着既定的目标撞倒南墙不回头地往前走,豪车华宅、亮衣美娟、灯红酒绿,他绝然无意,毫不理睬。
“等《左联之鹰》出版,浙江作协准备举办一个首发式,同时举行一个纪念姚辛的追思会。”郑晓林说。
姚辛儿子姚铁藜一声叹息:父亲生前寂寞,死后无须哀荣,还是让他平静地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