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4日 星期一

    把新闻事业的根深深扎在基层

    ——新闻工作者和院校专家看记者“新春走基层”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4日 01版)

        编者按

        今年的新闻记者“新春走基层”活动波澜壮阔。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期间,从北国边陲到南国村镇,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成千上万的新闻工作者背起行囊,扛起设备,下农村,下企业,下边疆,下基层,写百姓生活,为时代放歌,生动展现亿万群众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喜人场景,用身边鲜活的实例,讴歌祖国建设新成就,感受基层百姓吃穿住行新变化。一篇篇有情、有景、有故事、有人物的报道上了电台、电视台的好时段,上了报纸杂志的好版面,成为今年春节新闻报道最大的亮点。

        在这次活动中,本报有四十多位记者参与其中,有的记者离开亲人,来到汶川、玉树、舟曲灾区,下到最边远、最艰苦的村镇。记者们与基层的父老乡亲共度新春佳节,与当地干部一道走访困难群众,了解节日市场情况,描绘灾区重建的巨大变化和灾区人民的精神风貌,密切了党的新闻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写出了一批鲜活的好作品。

        这是一次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落实“三贴近”要求的宏大实践。其重大意义、实际成果有待深入总结弘扬。为此,我们请首都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新闻工作者从新闻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畅谈对“新春走基层”活动的思考和认识。

        走进大天地,方有大作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曾为新闻工作者) 尹韵公

        正当全国人民沉浸在玉兔闹春的喜庆日子里,新闻传媒领域又吹来一股清新之风,为开心的春节涂上了一道鲜亮的色彩。中央主流媒体以“新春走基层”为主题,一批记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写出了许多有新意、有价值、有分量的报道,让广大人民群众透过记者们的文字、图片和屏幕,看到了我们伟大祖国最新最美的画面,见证了我们伟大时代又好又快的昌盛与进步。

        我特别注意到《光明日报》的报道。他们派出的记者组分赴汶川、玉树和舟曲采访,节日期间与采访对象同吃同住同欢乐,真正实践了“三贴近”原则。他们详细品察基层群众的喜怒哀乐,用心记录百姓家庭的前后变化,深切感受社会底层的真实状况,真正做到了把党的新闻事业之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而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的新闻大树,才能保持长青!他们的行动有力地证明了:作为一名记者,只有走进广阔的社会大天地,才能有大作为;只有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进心间,才能真正担当起党和人民“喉舌”的天职;只有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体会,才能真正了解民情、社情和国情,忠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心声。正如一位记者所说的:不到汶川,就无法感受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到贫困户家庭,就无法了解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性跨越;不参观乡村文化站,就无法知晓灾后农村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当前,新闻界正在开展打击虚假新闻活动。“新春走基层”活动是最好最有效的治理虚假新闻的一副良药。虚假新闻的大敌是深入和真实,我们要通过深入走访基层,贴近实际生活,写出真实客观报道,让虚假新闻无容身之处,更无藏身之地。

        好新闻是用脚板写出来的

        经济日报原常务副总编辑 罗开富

        我曾于1984年10月16日到1985年11月底历时386天重走长征路。作为一名从事新闻工作47年的老记者,对这次记者“新春走基层”活动深有感触:感到我们的记者一代更比一代强,他们听党的话,对百姓有感情,这次走基层的报道不仅文风好,文笔也好,没有一句空话套话。

        新闻来自实践,深入基层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走基层的文章,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很多鲜活的、来自一线的报道。我们从中看到了党的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看到了老百姓的生活状态,这比看官样文章要强百倍,读者也欢迎这样的报道。这样的报道对各级党委、政府制定政策和调整目标也大有好处。

        这次记者深入下去,不仅是党的要求,也是老百姓的愿望。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介,把自己想说的话讲给党听。普通百姓看到自己的名字、自己的事迹上了报纸也感到很光荣。记者牺牲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好机会,到牧场、帐篷、工地、农家、山上、森林等条件艰苦的地方,和基层百姓一起过年,发扬了党的新闻工作者艰苦奋斗的精神,令人感动。

        继承党报光荣传统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曾为新闻工作者) 陈力丹

        胡锦涛总书记早在2002年底,就提出了新闻界要落实“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这次中央级媒体新春走基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重访灾区,又一次落实“三贴近”,表现出一种中央级媒体工作新的精神风貌。

        一位记者写道:“正是由于我们下到了最基层,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他们以质朴的情感和生动的话语,毫不造作地讲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才使我们真正触到了人民的脉搏、生活的本质。”看到这些话,我在40年前做基层专职报道员的感觉又回来了。现在我们的一些报道,缺乏对生活的真正理解,因为年轻一代记者在大城市生活惯了,对仍然处于艰苦环境的中国多数老百姓没有真切的了解,自然写不出贴近生活的好新闻来。

        马克思1842年提出,报刊“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同情人民的一切希望与忧患、热爱与憎恨、欢乐与痛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版1卷352页)整整100年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密切地与群众联系,反映群众的情绪、生活需求和要求,记载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奋斗的事迹,反映他们身受的苦难和惨痛,宣达他们的意见和呼声。”(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社论《致读者》)。现在又过去了70年,我们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这一基本要求,仍然具有生命力,因为这与新闻工作必须联系实际、贴近人民生活的本质是联系在一起的。

        时刻关注人民境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曾为新闻工作者) 高钢

        记者新春走基层的活动是一个仪式。它昭示着新闻工作应该遵循的精神与原则:职业新闻工作者应该时刻关注人民的境遇、关注社会的发展,应该把环境变化的情状真实、全面、深刻、及时地告知公众,为人们的理性决策提供信息参考,为整个社会的运行建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新闻记者在新春佳节之际,深入灾区、深入老少边穷地区、深入到人民的实际生活和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进行采访,他们提供的报道不仅让我们了解着我们这样一个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发展并不平衡的国度在特定时空中的特定状态,而且提示着我们去认识今日中国的复杂国情,思考国家发展进程中已经取得的种种成就和正在经历的种种艰辛。

        面对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新闻界担负的真实反映社会环境变化的职业任务变得更为艰巨。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民众,不仅是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完成职业报道任务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新闻界履行卫护人民利益、推动社会进步职业责任的必行途径。

        让“走基层”成为常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副主任  王君超 

        “新春走基层”对于改革文风、改进新闻报道具有重大的意义。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指出:新闻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在群众中考察党的政策执行得怎样”。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实现这些权利的保障,要靠新闻媒体创造条件。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新媒体格局”客观上呈现出信息与舆论多元表达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主流媒体应积极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行使表达权创造有利条件,让“基层”成为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主体,让群众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角。让充满真情实感和群众语言的文风,代替那些浮夸、空洞的文风;让现场感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闻代替那些道听途说、充满“宣传腔”的新闻。

        “新春走基层”活动必将有力地促进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改革。希望这一活动在今后能坚持下来,延续下去。有关部门也应制定长效的保障机制,并在新闻评奖等方面向“基层新闻”倾斜,让“走基层”成为新闻工作的常态。

        对新闻本义的回归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作平

        新闻是什么?学术界多采纳陆定一所下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因为该定义指出了新闻的三个基本特性:第一,新闻所报道的是事实,必须真实。第二,新闻所报道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必须新鲜。第三,新闻是通过媒体对事实的报道,必然是公开的。真实性、新鲜性、公开性是构成新闻信息的三个基本条件。

        从对新闻的直观解释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新闻报道的基本功能是“通过提供信息来监视环境变化”,而“宣传功能”、“舆论监督功能”、“消遣娱乐功能”、“实用服务功能”等都是在“监视环境”这一基本功能上派生出来的。

        纵观这次中央媒体“新春走基层”大型采访活动,其指导思想和实际效果都体现出对新闻本义的回归。目前,互联网上互相转载、炒作带来了大量冗余信息,来自一线的独家新闻显得弥足珍贵。这次“迎春走基层”活动中对广西崇左小学生缺少字典的报道,对云南福贡“索道医生”的报道,都是独家发现,并引起了强烈反响。在网络时代,这种鼓励记者深入实际,挖掘独家新闻的指导思想更是对新闻本义得回归,尤其值得倡导。(本报记者 周迅、张凌云、赵达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